山西科技新闻网 > 科创山西 > 案例分享 > 正文

心系党务勤,奉献 ,产业,扶贫促发展

2021-08-06 14:54 来源:经济日报

作为党支部书记,他创新开展了“党建+产业扶贫”模式;作为服务“三农”的专业机构,他带领全站人员在榆中县脱贫攻坚产业培育、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减贫带贫机制、扶优扶强龙头企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就是榆中县种业监督站党支部书记、站长杨虎林。

担任榆中县种业监督站党支部书记以来,杨虎林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脱贫攻坚期间,他开设“田间党课”,组织本支部党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讲政策、教技术、强本领,结合农户实际,指导30余户建档立卡户完善“一户一策”,量身打造产业致富项目,使农户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产业稳定增收致富。

作为榆中县东西部产业扶贫协作的具体实施者和联络员,杨虎林利用丰富的党务知识,积极推广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模式,引导结对村党组织创办领办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产业发展。

近年来,杨虎林指导合作社建成东西部产业帮扶基地17个,落实天津帮扶资金5967万元,推动高原夏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666户建档立卡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带动10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2万元以上,探索出了党建引领、东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共赢的对口帮扶“宁榆模式”。同时,深化“三链”建设,围绕产业发展设置党组织,指导康源公司等农字头企业成立党支部,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设置跟进到哪里,真正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

为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打造产业富民型党组织,杨虎林创新开展“党建引领+产业扶贫”模式,先后参与制定《榆中县五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榆中县中药材、马铃薯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等措施办法,指导各乡镇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落实到户产业扶持资金,确保到户产业扶持资金真正用于产业发展。

据介绍,2018-2020年累计落实到户资金10491万元,扶持1.6万户建档立卡户发展种养产业。为2148户建档立卡户落实入股资金3822万元,每户年分红增收2000元。通过与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帮助结对村党组织积极探索党组织引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指导落实3930万元资金折股量化到全县167个村,按照资产收益型、自主发展型、企业股份型、农业开发型等多种形式带动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