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医务及科技工作者在对新冠治疗、疫苗研发以及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疫情控制,目前在进口药品、原料的采购等产生一定影响,这不仅仅对医疗行业有影响,对其他行业的影响也是存在的。面对突发事件,引发出很多‘卡脖子’问题,未来,更要强化自主创新的能力。”3月25日,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杨林花在接受《科学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根据人民日报(摘登)版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出现了45次,“科技”出现了24次,出现频率为近三年来最高,一系列科技、创新关键词释放出了诸多信号。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那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要尊重科学和研究人员,不能以出成果作为对科研人员的限制,更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研人员的研究和工作。杨林花建议,在创新资源配置和管理中,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责,有更大的经济支配权、资源调动权,简化不必要的环节,提高管理能力。
杨林花在5年前第一次接触到山旮旯里的长治市武乡县韩北乡石圪垤村时,最初她被这个“世外桃源”所吸引,但她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在了400多位村民的健康上。面对这个当时交通不便村民健康依赖“乡村医生”的石圪垤村,杨林花忧心忡忡,从此这个地方便成为她非常挂念的地方。杨林花时不时就去看看,了解当地村民村医的困难和要求,为基层医疗发展出谋划策。
在杨林花的推动下,乡村医生教育培训基地在石圪垤村落地,7万余字的《乡村医生应知应会手册》第一册顺利编印并发放到100多名村医手中,优质的医疗资源在乡村医生中生根发芽。此外,她还创立发起“武乡县乡村医生能力提升群”,为当地基层卫生人员搭建交流学习平台。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帮扶方式也在与时俱进,自从有了微信群,村医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发到群里,相关领域专家看到后第一时间答复指导,必要时还会线上会诊。”杨林花说。
然而,在帮扶的过程中,杨林花还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杨林花表示,“农村永远是一线,要让乡村医生解放出来,懂得基本医疗过程、传染病知识等,不能只做公共卫生的登记员。”
今年年初,黑龙江、河北等地的新冠疫情皆与农村有一定相关。公共卫生服务只是村医的职能之一,最重要的还是要承担健康知识科普、疾病诊疗、传染病预警等职能。杨林花对记者说,“十年医改十年路,我们走得卓有成效,但也注意到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仍需加大,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要持续优化。”
责任编辑: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