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实验一个新的树种,等气候转暖时邀请你来阿拉善盟考察。”这是日前记者电话采访农林专家田新明时他向记者透露的最新种树行动。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一条公路的南侧,有一片约5平方千米的沙漠林地,这是田新明在西北6个省(自治区)开辟的11个试验田中的一个。这里距他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的家990多公里。
人类在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中,沙漠是横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一直以来,为了治理风沙,人们绞尽了脑汁。田新明是风沙治理领域的佼佼者。他从2005年开始在新疆研究沙漠治理,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取得不用浇水使树木成活的沙漠种树新突破,这一成果成为化害为利的典范,并于2016年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反复试验 终获成功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气候异常、河流污染。要解决面临的问题,植树造林便成为当前改善生态环境的头等大事。“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能够吸收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为人类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田新明对绿化有深刻的理解。
因父母早逝,家境贫困,1991年刚满17岁的田新明,就独自外出打工。在内蒙古包头,他跟着一支造林队在沙漠中植树,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这让田新明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也让他看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头年种下的树浇足了水,来年能活下来的少之又少,还得在原地继续种。
在广袤的沙漠中,每年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种树。但是沙漠里严重缺水,树木很难成活,这个难题一直是人类难以征服沙漠的根源。为实现在沙漠中植绿,田新明从2005年开始在新疆研究沙漠种植。一天夜里田新明起来走出帐篷,发现沙漠中弥漫着雾气,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能找到一种办法把沙漠中的水分利用起来,不就相当于给树浇水吗?从此,他开始反复地做试验,住在当地牧民最简陋的平房里,吃着最简单的饭食,回家时往往只剩下汽车加油和过路的费用。十几年来,他先后更换了9辆汽车,总里程超过100万公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5月,田新明终于研究成功一种不用浇水种树的技术,拿到他第一个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尊重自然 科学利用
田新明对记者说:“这项技术实现了人们在小区绿化、城市园林、干旱地区种树,沙漠种树,不用浇水使树木成活的梦想。”
对于沙漠种树人们都会有疑问,“在大漠之中,这个不浇水树苗究竟是怎么存活生长的?”
“沙漠地下都有水分存在,我只是做到不让它蒸发流失。”田新明向记者说出其中的道理,“将两个塑料袋分别装入一定量的沙子,封口后平行挤放在树干两侧,白天温度高,塑料袋遇热膨胀互相挤紧,保护树根部水分不被蒸发,气温降低,塑料袋遇冷收缩,袋间缝隙变大且形成坡度,使空气中的冷凝水下渗,保持沙地湿度。”
为了不给沙漠留下白色污染,他在使用的塑料上面还下了一番心思。“我现在使用的塑料袋是申请国家专利的核心部分,耐高温、抗风沙,透气性好,还能吸水,不会破裂也不能降解,9年后收集起来重新涂塑,还能再使用。”
试验示范 成效显著
沙漠干旱区域试验种树效果怎么样呢?田新明向记者列出很多事例:2016年,他在阳泉市盂县长池镇一处无法实现人工浇水的干旱山区实验种树成功,种植松树10亩1500株,成活率达到97%。当年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通古淖尔公路绿化带不用浇水种树获得成功。2017年,在盂县金龙凯旋城小区绿化实验成功,种植100株紫穗槐,成活率达到95%。当年,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通古淖尔沙漠、腾格里沙漠种树实验成功,种植杨树、黑枸杞、紫穗槐30余亩,成活率达到83%,实现经济价值30余万元。
“在沙漠种树仅仅30余亩,树苗成活后,便有野生动物光顾,说明植树造林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因此,该项专利技术也得到当地牧民的认可。”对于种树后产生的良好效应,田新明内心倍感高兴,“这项专利技术还可为国家植树造林节约大量资金,沙漠种树每亩可节约7000余元。”
2018年,阿拉善盟电视台报道了该项专利技术,在当地引起不小的反响。为了扩大受益面,当年他与盂县云林种植中心合作,引进内蒙古阿拉善盟优质“黑枸杞”,在长池镇东长池村示范种植100亩,获得当地政府的称赞。
2019年7月27日,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的代表与会观摩研讨。主办方原本没有安排田新明发言,但时任国家林草局局长张建龙在作介绍发言时突然插了一句:“我们中国现在有一项最先进的治沙技术:沙漠无水植树技术……”随即,田新明被临时邀请上台,介绍自己的发明和成果,引起与会人员关注,纷纷到他的展台前了解和咨询该项技术。来自卡塔尔的官方代表在众多治沙技术和产品中,独独认准了田新明的技术,并与他签订了合作协议。
当年12月田新明飞赴卡塔尔,依照协议,在多哈市沃克拉大区的试验田种植了200株树苗,验收时间是一年后的12月。田新明高兴地向记者说:“我国驻卡塔尔大使馆工作人员代为持续跟踪这些树苗的长势,据最新传回来的消息,这200株树苗长势良好,无一株死亡。”
十多年来,田新明一直奔波于浩瀚无边的大漠间。在西北内蒙古阿拉善盟等五个沙漠区域、陕西毛乌素沙漠、宁夏青铜峡荒漠、甘肃省嘉峪关戈壁滩、青海柴达木盆地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六个省(自治区)都建立了无水植树实验基地,在国外卡塔尔建立了无水植树基地。
“以己之力,带动植树造林发展,为后代造福。”这是田新明为之孜孜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