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新闻网 > 新闻 > 本网在线 > 正文

以人为本的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

2021-11-16 09:51 科学导报 徐玲飞

摘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落实过程中非常强调学生在班级、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而且人本理念的变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从融入人本理念,改善师生关系;注重集体观念,融洽生生关系;凸显学生主体,锻炼自治能力三个方面对人本理念和班级管理工作的融合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以人为本;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


初中班主任,作为教育中的基础构成单位,他们和学生的关系尤为密切。同时,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比较繁杂,既要管理班级,又要教授课程,而人本理念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可以大大降低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和管理当中,从根本上解决了班级管理难、难管理的问题。

一、融入人本理念,改善师生关系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既要面临学习上的压力,又要应对青春期带来的心理压力,一旦无法均衡二者关系,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问题。[1]因此,对初中生进行管理的时候,教师需要融入人本理念,多多留意和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从中找出诱发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处理方式和人生目标,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二、注重集体观念,融洽生生关系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体快速发展的阶段,独立人格的苏醒,给班级凝聚力带来了一定的阻力。而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和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只有学生团结一致,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够从内到外形成一股力。[2]所以,班主任可以定期在年级中,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活动,如集体劳动、篮球对抗赛、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有效密切学生关系,建立共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三、凸显学生主体,锻炼自治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班级的主体。所以,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管理、治理班级,如课堂纪律制定、班委选举等。通过自治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责任性和班级主人的地位,从而协助教师完成班级管理工作。

四、结语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特殊阶段。班主任应该积极提升自我,提高视野和眼光,捕捉和分析学生的行为、特点,继而制定符合学生感受的管理方案,切实提高班级管理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楚道.以人为本的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J].读与写:下旬,2021(4):1.

2.卢晓明,闫玮.以人为本的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J].文学教育,2020(15):2.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兰江中学 徐玲飞)

责任编辑:邵怡焓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