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爱耍机械、爱种地,能把祖祖辈辈种的地种出个好儿来,能把农民当好,我就高兴!”浓眉大眼、身板壮实,说起他“修地球”、办农场的初衷来,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他就是翟战备,襄汾县西贾乡西彭村有名的“种地能手” “时髦农民”,也是襄汾首个千亩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大当家。
守本分 不“安分” 种地时髦有一套
翟战备是家里的独子,祖祖辈辈务农。西贾乡西彭村地势平坦、水源丰富, 农业发展条件好,人们格外爱惜土地。毕业后的翟战备跟着父母种粮食,守着做农民的本分,勤勤恳恳劳作,也学到了不少耕种经验。慢慢地,他变得不“安分”了:嫌弃牛马耕种费时费事,羡慕别人的手扶拖拉机,没事就钻到曾在生产队修机械的舅舅家问东问西。1992 年,翟战备东借西凑,花了 500 多元买了一辆二手手扶拖拉机,犁地耙地、种麦碾场格外省力方便,既干了自家的农活,还能干别家的农活挣钱。“比牛得劲多了,那年头,这就是好东西!”摸着静躺在院墙根的“小手扶”,翟战备眼里话里充满了感情!
从那以后,翟战备仿佛着了魔。从农用三轮车、配套旋耕播种收割机具的四轮拖拉机到秸秆还田机、免耕施肥播种机,只要是先进、流行的农业机械都被他收入囊中;买机械、开机械、修机械,与农业机械打了多年交道的他,也成了能开会修的全把式、机械化耕种的行家里手。西彭村粮食高产,在方圆 15 千米的乡村都赫赫有名。乡亲们都说,这是沾了战备的光,种地赶时髦,全是好机械, 还有两个专利呢,庄稼长不好都不由它。
乡亲们交口称赞的两项专利,一个是深松犁,一个是小麦宽幅播种机。
在农机行当里摸爬滚打多年,翟战备发现:市面上的深松犁深松土地留死角、不到位,小麦播种机播幅偏窄,播种下小麦密度大、抢养料。从 1996 年起, 翟战备就开始反复琢磨改进的办法。2009 年,翟战备申请成立襄汾县战备农机专业合作社后,就迫不及待地研究改进农业机械。一次次地试验、一步步地改进,2011 年秋,翟战备的机械下了田。来年夏收,改装机械耕种的小麦 667 平方米均增产百余斤。2012 年,翟战备申获了两项专利权。在他看来,能让乡亲们多打粮食多卖钱,比那两本专利证书重要得多。
动脑子 甩膀子 新型农民办农场
西彭村全村 200 多户,1340 余口人,220 万平方米地。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村民加入“饼子大军”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土地疏于管理、得不到科学耕种。一些因外出务工或身体病残而无暇种地的村民,陆续将土地流转给翟战备经营。家庭办农场、农业成为新常态,翟战备的“农场主”梦开始启程。2013 年, 他承包流转土地 8.7 万平方米,成了闻名乡里的种粮大户。当年底,他又领到了1.5 万元的种粮大户补贴款,包地种粮的积极性更高了。2014 年春,翟战备主动“扩地”,陆续流转承包土地达 41 万平方米,种植春播玉米 39 万平方米。
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是翟战备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在他看来,看新闻关注农业政策、按气候提早安排农事,是当好农民、种好庄稼的前提。也正是因为观看了 2014 年 3 月的央视新闻联播,了解到国家对“专业合作社 + 家庭农场”这一农业经营模式的扶持政策,他才萌生了创建家庭农场的念头。经过两个多月的奔忙,5 月 26 日,翟战备的家庭农场注册备案,正式成立。他说,那是他务农以来最开心的一天。
2015 年春,老翟流转土地已达 69 万平方米。千亩良田任他耕,翟战备甩开膀子铆足了劲,也开动脑筋绷紧了弦。土地承包价定多少,劳力机械不够用咋办,粮食如何储存晾晒,资金从哪里来……,面对农场这些“成长的烦恼”,翟战备凭着多年经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应对自如。
爱乡土助乡邻 职业农民展宏图
龙口夺食的夏收天,翟战备的手机没有一刻闲,每天的电话都是让他安排车播种玉米;要不就问询何时能帮忙收割小麦,他成竹在胸,一一安排妥当。
“战备机械多、农活干得好,人又热心,我家地就流转给他了。”谷成计老人和老伴年逾花甲,儿女都在外工作,2014 年秋将土地流转给了翟战备。多年来,翟战备一直是乡亲们的“种地风向标”。自从他办起家庭农场,大家伙更是把他当成了自家的“种地保姆”。虽然翟战备经营着千亩农场,农忙时节格外忙, 但在乡亲们看来,他还是他。翟战备还是那句老话,乡亲们没有机械,容易着急,麻利地干好活,他们就放心了。
“成本低了,好管理了,机械化程度高了,产量也增加了,销售也方便了, 直接有粮商上门收购,价格还能高上两三分钱。”土地规模化经营、粮食规模化生产,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4 年,翟战备的家庭农场纯收入 50 余万元。2015 年开始,农场年纯收入将过百万元。而翟战备早已做好了三年投资规划: 购置机械,培育优种,打钻机井,建农机棚、良种仓库,申报无公害绿色粮食种植基地、发展粮食深加工、培育农场特色品牌。
新型职业农民证、农民技术指导员、农机操作手培训证、流转土地明细表……一个不起眼的大黑挎包里,整齐存放着翟战备和他农场的所有证件。他说,一见这个包,就深感责任重大:尽管已经申报了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参加了多次学习培训,掌握了不少生产经营方法, 但是,想发展好农场、带着乡亲们增产增效, 要走的路还很长!
“我的职业是农民,我的事业在农场。”这就是翟战备的希望。
责任编辑:任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