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到乡村,从繁华到贫瘠,从归家到驻村。选择了扶贫,就选择了奉献;认定了目标,就努力去实现;帮助了他人,也就升华了自己。驻村伊始,兢兢业业,淡泊名利,他没有豪言壮语,确有锱铢必较的认真,他以善良的本性和点滴的奉献筑起了贫困群众脱贫的基石,让他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他就是大同市教育局派驻天镇县新平堡镇五里墩村的驻村干部马汝东。
用“辛勤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从2018年驻村开始,马汝东每次入户都会认真做好各种记录:贫困户位置、户主特征和各种贫困现状等,晚上及时用电脑整理好入户材料。为了加深记忆,第二天一大早还会单独回访前一天入户的人家,时间长了,一张村级地形位置图就被他记在心里了。
驻村以来,马汝东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主动接送村民看病就医、换取残疾证、给残疾人申请轮椅、给五保老人送饭、挑水、理发、拉柴火、送食品、购买药品等,还给村民子女牵线搭桥做“红娘”,给村民子女推荐务工渠道,给留守儿童做心里疏导等,拉近了村民和孩子们的距离。
同时,还会加强跟同事们的业务沟通交流,使扶贫政策在实践中得到了宣传、讲解和运用。此外,他积极创新,用自己比较熟练的电脑操作技术,设计了各种表格,统计出各种数据,为村里更好的做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村两委工作负担,村书记提起他总是竖起大拇指!
产销“一条龙”,群众乐开怀
马汝东积极配合工作队长协调帮扶单位支持村民发展养殖业。驻村帮扶以来,积极协调大同市教育局每年给村民发放鸡仔20只,供村民们搞养殖。为了做好养殖期间的鸡瘟预防,最大程度减少损失,马汝东配合工作队忙前跑后,还专门聘请防疫站专家搞讲座培训,用真抓实干换来了村民的真情实意。据统计,仅此一项,就使村民每年增收达2千多元。
五里墩村土地一直是粗放式经营,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现代化农业,马汝东及驻村工作队三番五次的去大同市教育局拉赞助。教育局领导也被他们的为民情怀打动,在2019年给五里墩村投资新建两座温室蔬菜大棚,宽敞明亮的新设施成为该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还增添了些许现代化气息。大棚是有了,如何经营好才是关键!马汝东不辞辛苦,主动外出参观学习先进的温棚果树种植技术,回村后又与村书记及时进行深入探讨,多途径宣传承包大棚搞种植的经济效益,促使蔬菜大棚创造价值造福更多村民。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马汝东牢记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积极发展消费扶贫,解决群众致富最后一公里问题。在马汝东及驻村工作队的盛情邀请下,大同市教育局领导多次下村入户调研、听取汇报后,为五里墩村牵线搭桥,招商引资,使毅成酒店管理公司与“小杂粮”加工企业落户五里墩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历史性“破零”增收达10万元,同时也彻底解决了村民卖粮难问题。并使收粮范围扩大到新平堡镇其它16个村,价格还高于市场的5%。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更是创造性的帮助村民推销土豆、杂粮等农产品共计20余t,又一次刷新了消费扶贫的记录,彻底激发出村民的种养积极性。“工作队的同志们,比我们家人都亲,我们有啥困难都喜欢和他们说,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为他们的工作点赞”,这是五里墩村许多村民发自肺腑的感言。
扶志更扶智,美丽新村现
脱贫攻坚,物质上的帮扶固然重要,精神上的帮扶更不能落后。五里墩村被一条大河分为东西两部分,为方便村民拉谷物和出行方便,马汝东配合工作队长及时与帮扶单位领导汇报申请支持,为帮扶村新建一座大理石栏杆的桥梁和两条平整宽阔的水泥过水路面。为了防止雨后水急冲毁路面,他组织村民维修水道加固护路坝,共创美好新生活。为了进一步改善村民生活居住环境,他联手群众清洁家园,制定村庄垃圾污水不乱倒、杂物堆放整齐、房屋家园干净等规章制度,并组织村民一起粉刷墙壁、门窗,还通过村里扶贫超市奖励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村民,彻底解决了村里“脏乱差”等问题,共建美好新家园。为了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马汝东充分发挥体育教师优势,积极组织广场舞比赛、篮球赛等。村里的大戏台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刚组建的村级威风锣鼓队也将甜甜的小康生活敲得越来越响,五里墩村村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群众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几年来,在大同市教育局领导的支持下和工作队及马汝东的帮扶下,昔日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小康路呈现出一派产兴业旺、乡风文明、祥和安康的景象。正是因为扶贫路上有许多如马汝东这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驻村干部,贫困这块寒冰才会被这热忱慢慢融化,小康之路也含情脉脉。
责任编辑:武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