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新闻网 > e周刊 > 扶贫周刊 > 正文

小黄花大希望 在致富奔小康路上高歌前行

2021-03-18 10:48 山西科技报 周晓艳 白云


进入大同市云州区坊城新村,顿觉耳目一新,不由为之美丽而感叹:一栋栋砖房整齐有致,太阳能路灯实现全村覆盖,高乔低灌配合得当,绿树掩映花草簇拥。村中央墙壁上写着6个红色大字:“报党恩,拔穷根”。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坊城新村,对新村在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易地搬迁不仅是为了解决住得好的问题,更是为了群众能致富。要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确保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

坊城新村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农民住进了美丽宜居的新农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在短短几年时间能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缘于这个村的党支部、村委会因地制宜落实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产业发展的脱贫致富的好门路。



找寻致富门路  瞄准黄花产业

大同市云州区坊城新村是一个由云州区西坪镇的大坊城村、西嘴村组成的一个易地搬迁村,全村现有210户,439口人,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0户90人,坊城新村2016年开始兴建,2018年开始入住,现在全村已退出贫困村。

选择什么样的产业才能让这两个村尽快富裕起来,这是村两委干部思考最多的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认为这两个村子之所以穷,首要原因是因为没有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村民靠单一传统的种粮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价格不稳,收益偏低,增产而不增收。其次,因为一家一户零散种植的格局,组织化程度低,即使村民有调产的想法,也形不成气候,形不成产业。三是受土地特别是水浇地面积小的制约,调产空间不足。四是要调产群众有顾虑有担忧,不调吧增收慢,调了吧又怕同种粮一样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效益提高。而且粮食卖不出去还能存放,种上其它经济作物,季节性强,对气候条件要求高,一旦遇到灾害性天气,或者市场变化大,不仅仅是收入低的问题,甚至会出现连成本也难以收回的局面。种种困难和担忧为选择主导产业增加了很多变因,导致多年来种粮收入低的局面一直难以打破,贫困村的面貌难以摆脱。

面对上述难题和村民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村两委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精神和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还学习了省市区脱贫攻坚相关的政策,在不断引深学习中,寻找答案,破解难题,逐渐明确了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认识到脱贫攻坚不仅是一项历史责任还是一项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大事,更是他们任职期间的光荣使命。要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必须理顺各种关系,以坚定不移、攻坚克难的意志,解决好一个个难题,为产业扶贫蹚出一条好门路。


集中解决难题  促进产业发展

在效益比较中,解决了主导产业难确定的问题,确立黄花为扶贫攻坚的主角。云州区种植黄花有600多年的历史,当地的自然土地条件适宜种植黄花,加上大同黄花角长肉厚,品质好,具有药食同源的优点,种植黄花亩收入可达8000元,相当于种玉米收入的10倍。这样的高效益,为啥本村人不愿意种,源于几个问题的担忧:一是黄花菜是多年生作物,增收见效慢,头年种、二年管、三年才见效、四年进入盛产期,虽然收入高,脱贫够不着。二是种黄花还存在五怕,一怕旱,二怕虫,三怕前三年没收成,四怕雨涝晒不干,五怕缺乏劳力采摘难。这些问题不解决,直接影响到村民调产进度和脱贫攻坚的步伐。村里为发展黄花产业,将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征得上级支持帮助加以解决。村两委集中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促进了黄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从种植上入手,提高村级组织化程度。为了解决村民调产中前三年没收成的难题,村里及时成立了世诚专业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加贫困户的形式,流转土地66公顷。每667平方米按照区里的政策标准,贫困户种植黄花可享受每667平方米每年500元的补贴,同时贫困户还可到合作社参加黄花田间管理打工挣钱,这项政策的落实解决了贫困户调产前三年没收入的担忧。2016年共种植黄花36公顷,户均1200平方米黄花。

二是从改善水利设施入手,为发展扶贫产业创造条件。村两委积极争取改善水利设施项目,为贫困户流转的土地新打机井4眼,铺设地下管道8000米,修复配套机井1眼,全村新增水浇地40公顷,大部分种植了黄花,实施了节水喷灌,也解决了旱天没有淋头雨,黄花减产的问题。

三是实行病虫统一防治,组织黄花种植户投保,为发展产业扶贫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村干部积极联系区农业农村局、黄花办、区保险公司等部门,对全村的黄花种植统一实行了病虫防治。种植户如发现黄花病虫情况,可及时联系统防部门,及时给予组织扑灭。全村44户贫困户的黄花全部通过合作社参与了自然灾害险和目标价格险,种植户每667平方米出50元和200元(财政分别补贴250元和200元),最高可获得5000元、7000元的赔付。消除了种植户因病虫害和自然灾害、价格波动带来的后顾之忧。

四是服务黄花产品的外销,为产业扶贫提供了效益保障。随着盛产期黄花产量的增加,村干部积极参与了鲜黄花促销保效益活动。每到采摘季节6月下旬起的40多天,干部们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联系本地加工企业,深入地头,现摘现称现结算。村民采摘下的鲜黄花,及时进入地头冷藏库,避免了阴雨天烂掉没收入,高温天开花降品质,价格上不去的风险。鲜黄花的集中出售解决了过去采摘怕高温,蒸后怕遇雨,晾晒怕阴天的难题。为种植户减少了劳动强度,减少了积压因素。


搬迁稳得住  日子有奔头

2019年全村进入盛产期,亩收入达到了8000元,光种黄花一项,全村44户贫困户90口贫困人口全部摘掉了贫困帽子,实现了三年脱贫的目标。此外,流转出的24公顷土地还建起了4个大棚,种植了苹果、葡萄、槟果等经济林,贫困户从土地流转中增加收入达50万元。

在坊城新村东,已经破土兴建的绿色农业产业园占地40公顷,投资达8000万元,投产后可接纳当地150名农村劳力,参与黄花、小杂粮加工,开办农家乐项目,预计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小黄花经过系列深加工以后,身价将成倍增长,全村农户的收入也将会迈上新台阶。正如临街墙壁上那条标语说的“村有产业日子好,人有技能富路宽。”

此外,近年来大同市云州区区委区政府把一区一业一品牌作为全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集中解决了一村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加工销售难题,为坊城新村黄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保障了黄花产业的健康发展。现在的坊城新村脱贫有了主导产业,致富开辟了宽广的门路。一条条整洁卫生的街道,一排排统一规划的民居,气派的单门独院,200户村民住上了单门独院,70多平方米的三间亮堂堂的新房,一应俱全的现代家具,村民享受上下水卫生间,入室天然气做饭,整洁卫生规范的街巷。现代的室内陈设,彻底改变了生活生存环境。

为了认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目前坊城新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广大群众在习总书记视察指示精神的鼓舞下,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提高黄花产业、林果产业的经济效益,积极支持和参与绿色产业园工作的兴建,把习总书记的嘱托变成坊城新村发展的美好愿景。

责任编辑:武茜茜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