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新闻网 > 新闻 > 科观山西 > 官方消息 > 正文

构建企业创新生态 提升区域竞争优势

2021-06-15 08:46 山西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建设具有山西特色的创新生态是进一步推动资源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与重要举措。

创新生态强调价值共创

创新生态是对创新系统状态的一种描述,反映的是一种协同机制。它是指一个具备完善合作创新支持体系的群落,其内部各个创新主体通过发挥各自的异质性作用,与其他主体进行协同创新,实现价值共创,并形成了相互依赖和共生演进的网络关系。创新生态模式突出强调了创新过程的复杂关联性,彰显了创新活动中创新主体之间的动态非线性作用。审视那些先发达起来的区域或成功实现追赶的地区,发现在一定地理边界的区域,所属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企业,甚至政府某些职能部门是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着,它们之间建立了一种典型促发创新发生的新型关系。同时这种协同发展的新型关系也极大地促进了所在区域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愈加重视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有多种方式,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生态是其中之一。

构建创新生态的必要性

激活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常来讲,地方企业是将一个区域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坚力量。

企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然过去。伴随全球化的深入与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创新复杂性的增加,企业不再是也不能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单个企业单独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应对各类挑战,企业只有通过互补性协作,才能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当前,企业间、企业与研究机构间等的协作共生式创新已然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式,个体企业之间的创新竞争也已演化为各区域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模式竞争,更加健康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将给企业、系统中的其他成员与所在区域的发展带来更强的竞争力。

建设企业创新生态就是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在开放经济中,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贡献是下降的,技术结构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贡献是上升的。没有技术变化,产业结构的转换便不可能实现。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与革新实现产业结构转化是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所在区域整体经济实力的大小,必须引导企业构建立足自身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通过企业创新生态的优化,促使系统中各成员实现个体价值与系统整体价值的增加,扩大相应的知识、信息、人才等创新资源共享效应,形成区域创新文化与竞争力,这也是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构建创新生态的着力点

引导核心企业率先建设开放创新生态。核心企业依托优势产品或平台,与相关领域的供应商、用户、高校、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等构建生态链,开展协同创新,积极影响并改变区域创新生态的状态,这是核心企业获得可持续财务绩效与所在区域改善创新生态的重要方面。山西积累形成了比较厚实的工业基础,也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和产业配套能力,有些企业已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也奠定了创新生态体系的基础,可以成为山西建设企业创新生态的基石。

引导小微企业联合建设行业生态集群。小微企业作为山西转型升级,尤其是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力量,自建创新生态往往因自身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较少而较难实施,应帮助众多小微企业协同建设行业创新生态集群。如,搭建平台支持小微企业实现信息交互、资源互换、贸易往来等发展活动。小微企业的协同共生式发展也是建设企业创新生态的一条途径。

鼓励发展新兴技术创新生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扶持本土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引导其结合已有的工业基础与特色,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装备制造业、材料产业、环保产业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并推动全省产业体系向更高级、更优质、更智慧的方向发展,形成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工业企业创新生态。

鼓励企业寻求协同资源。建设具有山西特色的创新生态与企业创新系统,除了依靠省内力量,还要鼓励本省企业同国内外的行业领先企业、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用户等合作,建立开放式、协同式企业创新生态,通过大量的合作,推进全省产业转型引资引智,吸引先进技术,吸纳优质人才。

总体来看,企业创新生态建设是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根本出路,要把行业领先企业的带头作用与小微企业的联合联动有机整合起来,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势头,坚持协同创新,优化企业创新生态,真正蹚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责任编辑:邬婷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