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期间鲜明提出“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全省上下牢记领袖嘱托,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聚焦“六新”率先突破,转型步入轨道并呈现强劲态势。
规划是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各要素,在较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十四五”是山西转型出雏型的关键时期,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规划,以规划为引领,对于全省转型发展至关重要。
5月2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自此,主题为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等“六新”规划内容的发布会陆续举行。通过多部门对规划的全方位解读,“十四五”期间全省“六新”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清晰可见,2035远景在望。
新业态跃向中高端
“我现在所在的是井下机电硐室,信号很好,设备运行一切正常。”6月23日,在新元煤矿井下534米的采煤面,综采队技术员郗书博通过防爆5G手机与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视频连线。在他身旁,小小的巡检机器人灵活地进行着360°音视频采集检测。地面上,新元煤矿调度中心内,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实时监测井下的情况,瓦斯浓度、温湿度、采煤量等数据在电子屏幕上一览无余。
随着5G等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传统矿井的作业方式被彻底颠覆——从“人工巡检”到“动动鼠标”,从“亲自下矿”到“远程监控”,“5G+工业互联网”为矿工安全撑起“保护伞”,能源行业焕发智慧新生机。
我省顺应科技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应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围绕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物流、科技服务、智慧环保、智慧农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产业向中高端跃进。
《山西省“十四五”新业态规划》紧扣“转型出雏型”战略目标,前瞻布局,积极引导,牢牢把握当前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新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战略,着力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三个维度规划布局新业态重点领域,构建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形成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的强支撑。
新产品塑造新优势
人源化III型胶原蛋白填补国际市场空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应用前景广阔,深紫外LED杀菌消毒设备可对物体表面细菌病毒实现秒杀……“十三五”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新产品培育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产品数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并打造了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话语权的优势产品。“山西品牌”愈发响亮,“山西制造”强劲崛起。
新产品的快速培育为山西转型发展提供了硬支撑。谋划打造新产品,是我省加快构建创新型经济业态、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的追赶之机,也是加快占据产业发展主动先机、夯实新时代山西综合实力和战略竞争力的突围之举,更是加快先行先试、打响“山西品牌”和提出“山西方案”的战略之选。
未来五年,如何使新产品实现数量增加、工程化突破、产业化跨越、集群化推进、质量品牌提升,《山西省“十四五”新产品规划》提出了若干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并明确发展路径:优先突破8大类具有战略意义的前沿新产品;重点发展5大类稳固产业链优势的先进新产品;着力培育4大类提升消费供给品质的特色新产品。
力争到2025年,全省最终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为代表、先进制造业产品为支撑的“山西制造”产品体系。
新基建助力蹚新路
智能巡检、智能摄像头(热成像)、VR眼镜、大视频无线回传等应用,让山西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搭上了最前沿的5G“高速快车”,体验了一把“飞”一般的感觉。“不仅时间短了,人力也省了。电厂澄清池的出水水质,5人小组2个小时就得巡检一次,但借助5G+VR,仅用1人就能实时监测澄清池,并及时处理异常。”该公司5G+VR巡检项目负责人介绍。
阳光公司与中国移动山西公司、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三方合作建设全国第一个“火力发电厂5G联合创新实验室”,强化技术创新功能,积极推动产业融合,探索在发电行业内更多5G技术的应用场景,为全省乃至全国打造智慧电厂注入新活力、带来新契机。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山西省“十四五”新基建规划》对我省“十四五”期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谋划部署,并对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作出展望,提出打造数字基础新底座、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构建创新发展新高地、打造基础设施新能力、构建基础设施新体系、筑牢基础设施新屏障六大战略任务。
新装备迈向数智化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深度应用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赋能煤机、冶金、矿山等传统装备与轨道交通、新能源、工程机械等转型新装备,加快推动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肖重表示,太重集团将在搭建经营管控中心,建设智慧工厂、打造智慧园区,构建智慧平台等方面重点规划布局。
新装备,既是发展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业态的关键基础支撑,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及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更是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
根据《山西省“十四五”新装备规划》,到2025年,我省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程度将显著提高,新装备规模效益大幅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成为现代制造业强省的重要支柱。其中提出,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2%以上,到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4500亿元。
依据产业规模、发展基础、技术水平、带动作用、未来前景等多个维度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山西最终选择了15个细分领域作为发展重点,着力打造“564”新装备产业体系。
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方面,山西将强基础能力,强化核心零部件开发配套,筹建一批关键基础共性技术研究机构,开展先进成形、切削加工等关键制造工艺技术重点攻关;在零部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构建市场化的研发与应用示范体系。锻长板优势,加速高端新装备研发应用,选择山西优势突出的重点产业领域,每年遴选出有代表性重大装备产品,探索建立《山西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目录》,为优势装备产品的市场推广提供有效保障。
新材料点燃新引擎
不锈钢年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耐热钢、造币钢、车轴钢等21种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单晶衬底材料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康镁科技、晋坤矿产品等17家新材料企业还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十三五”期间,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不仅在特种金属材料、碳基新材料、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具有了一定规模,而且部分产品和技术接近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十四五”期间,山西将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着力攻关一批新材料尖端技术和产品、抢占国际领先地位,突破一批关键工艺和专用装备、增强自主可控能力,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坚持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全面推进新材料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我省重要支柱产业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山西省“十四五”新材料规划》明确了具体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全省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保持13%以上,到2025年力争突破3000亿元,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的企业,培育10家在全球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10家在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这些目标主要通过八个专项工程来实现,包括重大技术突破、创新生态构建、产业能力提升、企业主体培育、集聚集群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产业链供应链保障、标准引领和服务支撑等。
新技术拓展新领域
今年3月,“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西重点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示范工程”在晋城市沁秀公司岳城矿YCCD-02井单井日抽采煤层气纯量最高达3.79万立方米,累计抽采量达3700万立方米,均创世界采空区井抽采最高纪录。
针对矿井出现的“卡脖子”生产技术难题,晋能控股山西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岳城矿、蓝焰煤层气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展专题攻关,取得一系列关键性技术突破,解决了工作面瓦斯治理难题,创造了煤层气采动井单井日抽采量、累计抽采量、连续抽采时间等多项“世界第一”。
“十三五”期间,我省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9亿立方米,年均增速15.5%,2020年底产量为81.46亿立方米。
“十四五”期间,我省在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同时,全面启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山西战区”决策机制,撬动全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创新集聚。
作为煤炭能源大省,我省具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山西省“十四五”新技术规划》据此专门提出开展非常规天然气技术研究,重点攻关“三气共采”、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多煤层合采以及煤层气分级利用等关键技术,提高非常规天然气在我省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深化研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重点发展安全绿色开发与资源化利用、高效燃烧与低碳智能发电、煤炭分级转化与多元产品开发等技术;深化节能环保技术,重点研究CO2低能耗大规模捕集和各类节能技术等,各专项的技术突破将为我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