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邦,一名土生土长的吕梁人,从小吃着小米、豆面、山药蛋长大,对家乡土地上的农产品有独特的情怀。在高中毕业后回到老家开始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走在一起,开始了农产品的购销经营,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农民的不易,开始产生了对农产品深加工的念头,但是加工不懂机械运行,在 2002 年的时候开始学习农产品机械维修与电路,通过学习对机械有了深入的了解,回村后一边帮助村里农户维修农业机械,一边搞自己的小型加工厂,慢慢发现加工出来的粮食销路不好而且卖不上好价格,萌生了建厂搞农产品品牌的念头,建厂不懂经营,于是 2008 年去华北师范大学进修了工商管理专业,2012 年回村开始开设了一家农业合作社,社员 11 名骨干,大力发展农业种植加工,期间通过政府组织的各种培训使得观念有了质的提升,在 2015 年注册兴县晋绥黄河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王旭邦通过政府培训考核在 2018 年被评为“高家村镇的致富带头人”,2018 年经过严格筛选后进入“国务院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培训,并成为“吕梁市致富带头人”,2019 年度被评选为“脱贫攻坚最美致富能手”,2020 年又荣幸的被选为“山西省乡村振兴带头人”。
我国是世界杂粮的主要产地,素有“杂粮王国”之称。而山西省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小杂粮生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王国中的王国”之誉。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粗杂粮中的铁、镁、锌、硒等微量元素不仅对于人体健康大有裨益,而且含量也比细粮高,经常食用可以预防感冒等热性疾病,还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绿色、有机、健康的粗杂粮食品,这极大地带动了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为了让家乡的特色农产品能够走上更多人的餐桌,王旭邦依托当地政府的扶持,凭借一腔恤农扶贫的赤诚与坚持不懈的奋斗,创办了兴县晋绥黄河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靠科技为农产品赋能增值,带领当地农产品摆脱走量、薄利的粗放产业模式,真正把以“兴县小米”为代表的绿色农产品打造成兴县的一张亮丽“名片”。
心怀家乡,坚定创业
山西素有“小杂粮王国”的美名,仅王旭邦的家乡——兴县高家村镇就拥有56000 余亩耕地,是各类粗杂粮的天然种植场,当地村民也大多以种植玉米、大豆及谷类植物为生。因此,创业之初的王旭邦就曾从事粮油收购生意,帮助当地农户将辛苦劳作的成果推向市场。但由于“收购- 转卖”的粗放模式销售渠道非常单一,且附加值低、利润薄,王旭邦也不得不放弃这项业务,转向汽修等行业谋生。
然而,在外闯荡数年后,心系家乡的王旭邦还是无法放下归乡创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梦想。并且此时,他心中对于如何拓宽家乡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又有了新的想法,于是王旭邦再次回乡创业。这一次,结合自己在外拼搏的见闻与广泛的市场调研,王旭邦决定对收购上来的农产品进行二次加工,为产品赋能增值。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以对接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能获取更高的附加值。
谋定而后动,2012 年,王旭邦建立起了一座小型农产品加工厂。起初,加工厂的业务确实如同王旭邦设想的那样红火,产品在市场上也十分畅销。但很快,由于加工厂规模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又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便遭遇了发展瓶颈。此时,拥有多年杂粮收购和销售经验的王旭邦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和市场经验,为了进一步应对广阔的市场需求,也真正树立起兴县优质粗杂粮的品牌,他再次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为此,王旭邦排除万难,押上了自己的车、房,于2015 年注册了一家农产品生产公司——兴县晋绥黄河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在王旭邦的精心经营下,经过数年扎实发展的兴县晋绥黄河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如今已初具规模,成为了一家集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粮食转化企业。目前,公司占地面积达7000 余平方米,注册有“晋绥黄河湾”与“尚粮仁”两个商标,拥有年生产能力9000 吨的小米生产线一套、年生产能力6000 吨的杂粮面生产线一套,并配有原粮库、小米生产车间、杂粮面生产车间、包装车间、成品库、化验室、包材库及办公场所。经营有绿豆、玉米糁、豇豆、红小豆等小杂粮及带皮莜面、豇豆面、绿豆面、炒面(多种杂粮混合研磨加工而成)、荞麦面、高粱面(红面)、大黄米面(糕面)等10 余种产品,可满足各类消费群体对杂粮的需求。
诚信为本,精心推广
在带领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王旭邦一方面坚守诚信经营的原则,对产品进行从原材料到出厂的全过程严格把控;另一方面依托网络、展销会等多种方式,将原本少有人知的优质农产品推向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出产的小米色泽金黄、米粒饱满、晶莹透亮、粒度均匀整齐、清香甘甜,且富含锌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此,兴县小米也是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的特色农产品,并于2018 年被授予“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称号。
到了加工环节,王旭邦也不放松要求。例如,企业生产的每一袋豇豆面,都要经过清杂- 去石- 去皮- 润豆- 风干- 研磨等一系列严格的加工工序。而且,当豇豆面粉从生产线终端流出时,也会有专门的质量检测人员及时提取部分原样,送去实验室进行质量检测。待确保豇豆面的质量达标后,才会进入成品库进行后续的冷却包装。王旭邦表示:“诚信经营,不仅要靠产品包装与技术创新,更要靠产品绿色、纯天然、无添加、无掺杂的高品质来吸引客户、发展客户。只有过硬的质量,才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只有更广阔的市场,才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 晋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