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乡亲初心不改 创新致富科技兴农
——王双亮和他的晋槐香槐蕾茶
汾西县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团柏乡枣坪村是这个贫困县里的贫困村。这里穷山恶水,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技术落后,村民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去年,该村凭借省级重点科技兴农项目槐米茶年人均增收12000元,一举脱贫。而这个项目的诞生发展,都是村党支部书记王双亮殚精竭虑所为。
不忘初心,情系父老乡亲
王双亮是土生土长的枣坪村人,50年前,他高中毕业后便回村担任了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战天斗地,狠抓农业基本建设,是全县的生产模范单位。1978年考试上学后,一直在外工作,先后担任城建局长、监察长、纪检书记等职务,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关注村里的情况。退休后偶尔回村,看到昔日的故乡早已不见往日的面貌,满目萧条荒凉。土地因采煤沉陷而变得满目疮痍,耕地荒芜,上山无路;土地因农产品贬值无人耕种而大量荒芜;村里因青壮年外出打工而出现了清一色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到处是“有房没人、有地没田、有河没水、有山没树”的景象。
村里的变化牵动着他的心,也激发出了那颗为民谋福不变的初心。于是,他毅然回村,重新当选了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担子。
枣坪村沟壑纵横,干旱少雨,资源奇缺,如何发展全村经济?经过反复调研论证,他选定了种槐树这个方向。槐树不仅易活、耐旱、耐贫瘠还耐寒,槐米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不错。
咬定青山,蹚出田野里的新希望
想法丰满,现实骨感。真干起来,困难重重。
——动员村民改变观念、积极参与,这是个先决条件。槐树生长周期长、见效慢,而且祖祖辈辈没有以此为产业的先例,立竿见影、眼见为实的村民,多数没有发展眼光。王双亮一家一户的发动,一笔一笔算账,总算说动了一部分人。
怎样让小小槐米变成致富大产业?王双亮反复考察,最终锁定了双季槐。这不仅解决了树冠大、早产、多产的问题,让村民看到新希望,而且其一氧化碳的吞吐量和氧气的排放量也是普通槐树的3.4倍,让绿色发展有了新气象。
——启动植树工程,经费必不可少。王双亮采取众筹办法,32户自愿报名的村民,各尽所能筹集了一部分,不足部分,王双亮拼尽所有积蓄,而且,强令自己事业有成的四个子女:“把买房子买车的时间一律推迟,给我凑100万植树!”
——大规模植树,道路必须畅通。因地下煤炭开采而导致土地大范围沉陷,坍塌处高崖断面悬立,暗洞比比皆是;早已荒废的山地,根本无路可走。从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王双亮把子女们支持的100万资金用来修路整地。整整一年里,他亲自驾车挥镐,始终奋战在工地上,每天只吃一顿饭,天天馒头蘸辣椒。夏天蚊子叮的满身都是包,冬天和衣而卧。有一次整地时,他连人带车翻进暗洞,造成腿骨粉碎性骨折。出院后,他直接奔赴工地,加入修路队伍。
——团结村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效益是硬道理,感情是润滑剂。2015年,双季槐首次产生收益,村民们分到了红利,笑逐颜开。但突然,很多树莫名的死了!部分村民动摇了,开始毁约砍树发牢骚。子女心疼父亲,不想让他再遭这份罪,强行把他架上车,让他撤离。可最后,他还是固执地留下了。
为了拉近和乡亲的距离,不管谁家有红白事,王双亮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谁家有人生病他总会上门探望;谁家有困难他总是能帮就帮……王双亮的以身垂范,终于稳定了队伍,坚定了大家信心。
经过8年苦战,两道沟七道梁的荒山上,16500亩双季槐郁郁葱葱地生长起来了,槐米年产值达到了1600万元。
逆境创新,科技催生新硕果
正当槐树进入高产期,预期效益大幅度增长时,槐米的市场价格突然从1公斤56元降到了6元!晴天霹雳,击毁了村民的全部热情与希望。
逆境中,王双亮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提升农业竞争力,才能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百姓的收入。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他让自己正在读中医博士的女儿,请教导师,研发复合槐米茶,并与山西医科大和山西农大联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药效。
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的一次集中尝试,矢志不渝的自主创新,让王双亮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产品质量有保障,自然也畅销;高科技产品畅销,效益自然大幅提高。他的事业终于迎来第二春。历经“磨难”,如今王双亮越来越懂茶,已经成为药茶行家。
如今,王双亮创立的山西和风槐乡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已成为拥有22位博士的自主研发,集科研、种植、加工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产业。研发的“晋槐香”和风复合槐蕾茶已经通过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拥有生产工艺与实用技术申报了10项发明专利。槐蕾茶预防与辅助治疗新冠病毒的研究成果,获山西省金奖,国家银奖,世界五大科技成果之一。山西省十大药茶创新品牌,临汾市市长科技奖,临汾市十大药茶企业临汾市十大中药材基地,临汾市扶贫龙头企业。他的探索,实现了传统农业产业突破,推动了传统农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让往昔无路可走的采煤沉陷区变成如今的生态文明的金山头,也为汾西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模式,注入了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晋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