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凤杰:中国晋北蚕桑的开拓者、产业扶贫带头人
从一粒茧到一缕丝,从栽桑养蚕到辐射和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掌门人”武凤杰不仅把瑞锦隆做成了“山西省扶贫龙头企业”,更是中国晋北桑蚕的开拓者、实践者、领航者,他创办的瑞锦隆丝绸家纺有限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广桑蚕种养项目一体化新业态的发展。立足定襄,面向晋北,桑园面积已发展到4000多亩,目前旗下有23个桑蚕合作社,项目遍布定襄县八个乡镇,22个村,以及盂县和忻府区两个新蚕区。创新引领蚕农开拓桑园+桑园鸡、桑园+桑枝木耳、桑园+N……积极延伸产业链,将土地价值利用最大化。先后被省市县评定为”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晋北桑蚕科研基地”、“山西省妇联巾帼农业双创示范基地”、“忻州市妇联巾帼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定为”山西省扶贫龙头企业”、”转型升级优秀企业”、”转型升级优秀民营企业”,2020年被评定为忻州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忻州药茶联盟常务理事。“瑞锦隆”成为一家全国知名的晋北桑蚕新军,在农业转型、攻坚脱贫、乡村振兴、帮助农民快速增收致富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武凤杰说:“桑蚕产业在近几年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觉得瑞锦隆公司的实践,能作为一个脱贫攻坚的范本,解决更多贫困地区的富民问题。”
经营企业犹如经营人生,凭借着这条信念,武凤杰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瑞锦隆公司作为”山西省扶贫龙头企业”,勇挑重担,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开发式精准扶贫。武凤杰表示:”如果说我取得一些成就,那都是党和政府培养的结果,我将在做大做强做优瑞锦隆公司过程中,不断回报社会。”
一、砥砺前行,艰苦创业
“路靠走,人靠闯”。如今,已经在晋北桑蚕打下一片天地的瑞锦隆公司董事长武凤杰,你知道彼时的他,曾有过怎样的经历吗?武凤杰从2016年开始,跑遍了忻州、原平、代县、繁峙、盂县、古交等地,考察洽谈栽桑养蚕这个对晋北地区来说还很陌生的项目。机缘巧合,正在定襄县蒋村乡扶贫的三个第一书记听说后,积极引进对接,组织了大坡、史家岗、下东留三个村的村干部和果树站专家一同赴杭州考察后,栽桑养蚕作为一个扶贫项目正式进驻定襄。2017年4月8日在定襄县史家岗村举行了隆重的开工仪式,迈开了晋北栽桑养蚕的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经历了无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磨练。第一年种植的300亩桑园,因为选择的地块儿大多是严重干旱缺水的边坡丘陵地带,桑树长势不好,采用了南方技术员的建议,每亩按照南方传统的种植方法种植650株,虽然秋蚕养殖成功,但是产量太低。加上村民的思想保守落后,不相信不配合,因为全部是公司投资,村民毫不心疼,弃桑毁桑的不少,公司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但是武凤杰不灰心、不气馁,他用革命乐观主义接受了这个现实,冷静分析失败原因,科学总结经验教训,果断扭转经营思路,重新规划了2018年的发展方向。2018年重新选择了蒋村乡地势平坦,水利设施跟上的前高蒋村作为示范基地,流转土地300亩,建立了定襄县桑蚕种养一体化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养蚕大棚六座,建立小蚕共育车间、收烘设备。同时,在牧马河北边良种场建立200亩标准示范桑园,布局全县发展。转型产业看蚕桑,桑蚕种养在定襄,成功的扭转了局面,改变了人们对桑蚕产业的认知,为今后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彰显特色,创新农业产业绩效凸显
武凤杰领导的瑞锦隆公司成立以来,致力于发展桑蚕产业,助力扶贫攻坚事业。三年来,公司采取为农户提供种苗预定、种养指导、蚕茧回收一条龙服务,成功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适合本土的桑蚕种养一体化经营模式,桑蚕产业在定襄已经初具规模,为农业转型找到了新出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辟了新的途径,为振兴山西蚕业,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项目得到了基层干部和农民朋友的认可,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多的农民想栽桑养蚕。
三年来,瑞锦隆公司在省、市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和精心指导下,得到了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把栽桑养蚕作为一个特色扶贫产业项目来抓,2019年新发展桑园一千余亩,使定襄县的栽桑养蚕项目得以快速的发展,极大地加快了定襄县栽桑养蚕项目的推进。栽桑养蚕产业覆盖全县八个乡镇,22个村,18个合作社,桑园栽植面积达到2800多亩,建设养殖大棚40座,小蚕共育室六套及相关配套设施,养蚕760张,产出鲜茧61800斤,产值140多万元。瑞锦隆公司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帮扶320户贫困户,以“公司+基地+贫困户”产业帮扶183户贫困户,贫困户直接参与桑蚕产业的有21户,三种模式2019年共帮扶贫困户524户,解决了周边农民工就业问题,把农民工培养成了新型职业农民,掌握了栽桑养蚕全套技术,带动农民亩均增收2000多元。
“定襄蚕茧”色泽鲜活洁白,解舒率、上车率、丝长等指标均优于南方蚕茧,达到了5A级标准,随着蚕农养殖技术提升和好习惯的养成,未来蚕茧质量提高还有很大空间。同时,在新桑园套种和林下养殖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拓宽产业链条。”要想富,栽桑树。”成了当地老百姓深入人心的顺口溜,桑蚕种养一体化项目在晋北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心系蚕农,小蚕共育帮助农民丰产致富
育好小蚕一半收,面向全县蚕农小蚕共育,瑞锦隆公司是全省第一家做到的公司,公司的小蚕共育技术使农民朋友省力节本,每次养殖缩短了一半养殖时间,只需要十几天的时间就能收获,快速增收致富。瑞锦隆公司全体人员在董事长武凤杰的带领下,兢兢业业,急蚕农所急,想蚕农所想,全力以赴做好服务,蚕农朋友们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每张产量普遍达到了100斤左右。
四、技术培训扶贫,鱼渔两相授
创业艰难,桑蚕不易。栽桑养蚕是个高效农业,具有特殊性和成长周期,部分蚕农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杂音较多,针对这些现象,武凤杰2019年多次组织蚕农技术培训,组织蚕农参观学习自然条件最不好的大坡村智秀婵。今年65岁的贫困户智秀婵,家里只有她一个劳动力,2017年栽植2.4亩桑园,当年收入300多元,2018年在公司和工作队的帮助下,只养了一季秋蚕,收入就达到了6700元,2019年收入达到了7476元。2019年5月26日,组织合作社社长团赴江苏桑蚕大镇特庸、海安鑫缘集团参观学习取经,坚定了广大蚕农的信心,提升了对桑蚕产业的认知。受禄乡桑蚕合作社桑园套种红薯,晋昌镇待阳村、南西力村桑蚕合作社引进桑园鸡,宏道镇阁街、南门外合作社桑园套种辣椒西瓜,河边镇李家庄桑园膜下滴管+套种礼品西瓜,前高村合作社找到分批上簇的好窍门……等合作社成功延伸产业链条,将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为今后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好模式和经验。
产业要发展。科技要先行。山西省蚕科院和瑞锦隆公司通过三年来不断地探索实践,根据晋北当地气候条件,制订出了今后桑园管理和养殖工作方案,为今后的工作完善了管理方案。今年的剪伐方法采用了快速成林法,提前进入丰产期,农民收入将会更高,桑蚕种养一体化项目已走过培育阶段,推广阶段,将向提升阶段和巩固阶段发展。
天地人和、瑞锦隆诞生。2020年瑞锦隆公司隆重推出了品质卓然的纯天然“瑞锦隆”牌蚕丝被,传承了近5000年的蚕丝制被技术,采用了“蚕丝被全过程无污染手工拉网”等一系列制被新工艺。开发出了具有茶的味道,药的功效,药食同源,康养相济的“瑞锦隆”牌高蛋白桑叶茶,桑葚干红、桑葚醋正在研发生产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做强做优桑蚕产业,揭开一二三产业融合新篇章。
提供“绿色、环保、舒适、健康”的蚕丝被及系列产品是瑞锦隆孜孜不倦的追求。武凤杰领导下的瑞锦隆人服务宗旨是:诚信塑造品牌,品质创造辉煌!武凤杰表示,将在全省更大范围内,特别在贫困地区,推广“瑞锦隆模式”,帮助更多的栽桑养蚕者提升经济效益,摘掉贫困帽子。
责任编辑:晋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