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新闻网 > e周刊 > 今日农业 > 正文

王海荣:乡亲口中的“科技达人”

2021-04-09 09:56 今日农业

118.png

在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严村,活跃着一位热爱科学、擅长农技、勤于科普、 乐于奉献的“土专家”。他是严村科普惠农中心服务站站长,也是一位在新闻媒 体、报纸杂志上频频出现的新型农民典范。这位用掌握的科技知识带领村人走 上致富路的有心人就是王海荣。

热爱科技 学有所成

出生于 1969 年 2 月的王海荣虽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自幼热爱科技。 中专毕业回家务农后,并不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在黄土地上劳作。他常常利用农闲 时间学习各种农业科学技术,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他渐渐掌握了多种农村农业 科技,被周围的老百姓们亲切地称为“科技达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年他曾先后获得吕梁市“乡土人才”“农村拔尖实用 人才”“第四届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优秀科普志愿者”等称号;获得山西省 “第二届农村沼气技术大比武三等奖”“农业厅农林水气五一劳动奖章”“劳动 竞赛委员会个人三等功”和“十佳科普志愿者”等荣誉。

建服务站 暖百姓心

为了让更多乡亲们早日致富,2008 年王海荣办起了严村科普惠农服务站, 2016 年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科普惠农中心服务站。2017 年率先建立了吕梁市离 石区信义镇严村科普中国乡村 e 站,通过农村 e 站组织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e 站还通过扫描二维码、注册电子会员、免费 wifi 等形式给周边农民提供全方位 服务。

目前服务站面积为 500 平方米,培训室 (1) 60 平方米,培训室 (2) 160 平 方米,服务大厅 120 平方米,阅览室 40 平方米,新产品新技术展览室 40 平方 米、化验室 40 平方米、生活区 40 平方米。服务站不仅聘请山东寿光技术员全年 住严村,为村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还购置测土配肥仪、畜禽诊断注射器械系 列、标本采集箱、根系分析仪、显微镜等测试仪器,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保障。

严村地处半丘陵地带,土地贫瘠,人均耕地已不足 0.17 万平方米,再加上 一代又一代沿袭传统广种薄收,始终难以摆脱贫困,一遇灾荒年景全村人便连生 活都成问题。王海荣带头在山上更换传统果树种植,搞起种植核桃经济示范林, 规模栽植优质核桃,看到较好“钱景”的村民紧跟而上,争着发展核桃经济林。 王海荣又热心地带领村民进行科学种植和管护,并坚持到地头帮助修剪。几年下 来,村民们也就成了管护核桃的行家里手。到 2017 年,严村核桃经济林已发展 到 167 余万平方米,实现了山上土地全覆盖。

同时,王海荣还在山下做起“土地”文章,带头号召全村修筑河坝 470 米, 清滩垫地 201 余万平方米。随着全村优质土地资源的增加,服务站引进山东寿光 冬暖式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开展试验示范种植,王海荣潜心钻研种植技术、精心管 理呵护,反季节蔬菜生产在严村试验喜获成功。王海荣凭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精心指导和帮助示范户, 连续三年获得了较好的收 益。到 2012 年初全村冬 暖式蔬菜大棚推广建成近 100 栋。

严村在实施省沼气富 民工程项目示范池建设之 初,村民没有积极性,王 海荣率先在自家院子里建 起了沼气池,并报名参加 了全省沼气培训,取得了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就此开始了沼气建设与使用的技术指导工作。在他的 示范带动下,全村先后建成 100 多个高标准示范池,并指导信义镇建成沼气 600 余个。现在,“严村人”用沼气取暖照明,用沼气生火做饭。沼气时代的到来,改变了 灶屋柴火遍地、烟熏火燎的状况,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 更重要的是节能实惠了,农户每年能节省开支近 5000 元。

科技引领 共同致富 

如今的服务站不仅在核桃、蔬菜、沼气等方面掌握了多种科技要领,服务农 村发展,而且在旱作农业采用深耕秸秆还田、生物菌肥应用、无公害标准化生 产、农机使用等方面坚持先试先行,为农村农业依靠科技发展做出积极探索。因 此,王海荣成为村里村外的“能人”,成为忙里忙外的“红人”,在大家眼里也就 成了头上顶着诸多“光环”的“名人”。 近年来,服务站为提高全村及周边村农 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他忙于奔走乡里村外,走家串户做宣传搞服务,先后动员村民成立了核桃互助 组、蔬菜协会、蔬菜合作社、科普惠农服务站、农村综合服务站等,把优质资源 和可用力量组织起来为大家提供技术、物资、信息等服务。同时,不断优化品 种,改进品质,提升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推广新技术新标准,推行绿色无 公害生产,大力帮扶困难农户,主动为他们垫支种苗、薄膜、农药、化肥等农业 生产资料先期费用。在服务站的示范带动下,严村大棚蔬菜种植和管理水平明显 提高。

现在,在乡亲们眼里,服务站站长王海荣是“田秀才”“土专家”,许多人 前来参观取经,也邀请他指导赐教,他始终坚持认真接待、耐心传授。近 3 年, 服务站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科普讲座共 70 余场次,受训受益人数达 3000 余人 次,更换科普惠农宣传栏挂图等 36 次,培育科技示范户近百户,指导建设蔬菜 大棚百余栋,服务沼气用户六百余户,帮助修剪核桃林上千平方米,直接和间接 带来的经济效益多达上百万元。

服务站得到了乡亲们的信任,信心也足了,目标更大了,到 2018 年要实现 由“一户种一棚,一棚种几菜,单棚收万元”向“一户种多棚,一棚种一菜,棚 棚收三万”迈进。服务站要携手村民解放思想,重科技、兴产业,实现“强村富 民”的目标,为吕梁山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了榜样。

责任编辑:晋姣姣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