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趋势
根据当前病虫发生基数、小麦品种布局和发育进程以及未来天气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1年全省小麦中后期病虫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程度略轻于上年。其中麦蜘蛛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蚜虫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30万亩,为害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吸浆虫轻发生,发生面积2万亩;白粉病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20万亩,发生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纹枯病偏轻、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80万亩,发生盛期在4月份;条锈病偏轻、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赤霉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初次药剂预防适期为4月中旬;叶锈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25万亩。
二、预报依据
1.当前虫(病)情
目前我省麦田病虫以麦蜘蛛、麦蚜、白粉病、纹枯病为主,发生程度轻于上年,病虫总的发生面积697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10万亩。其中:麦蜘蛛偏轻发生,轻于上年和常年同期,有虫面积342万亩,接近于上年同期;主要发生在运城、临汾的向阳坡地和早播麦田,平均每尺单行虫量35-129头,万荣最高647头,略低于上年同期的40-133头和660头。蚜虫偏轻发生,轻于上年同期,接近于常年同期,有虫面积169万亩,较上年同期少38万亩;一般百茎蚜量2.5-36头,临猗最高80头,低于上年同期的3-45头和183头。吸浆虫春季淘土调查仅在运城永济发现,平均每样方有虫0.8头,低于上年的0.9头和常年的1.2头。白粉病在运城、临汾旱地早播麦田及群体密度大的水地麦田轻发生,明显轻于上年和常年同期,发生面积47万亩,较上年同期少48万亩;平均病叶率2.7%,芮城最高40%,明显低于上年同期的8.5%和80%。纹枯病在运城、临汾部分麦田轻发生,明显重于上年和常年同期,发生面积136万亩,较上年同期多86万亩;平均病株率3.65%,闻喜最高31%,高于上年同期的2.9%和25%。条锈病和赤霉病当前未查到,据全国农技中心会商通报,条锈病在陕西、湖北江汉平原及鄂西北麦区呈大发生态势,目前在河南南部和陕西南部麦区都进入流行期,扩散速度加快,田间菌源量充足,扩散侵入我省的风险高。
2.生态条件
今年我省小麦生育期较常年提前5~7天,目前运城大部处于拔节孕穗期,临汾、晋城处于拔节期,小麦整体长势良好,苗情比为4:4:2,好于常年,对病虫发生无不利影响。小麦主栽品种同去年比变化不大,对条锈病抗性较差,旱地小麦品种不抗白粉病在生产中表现突出,小麦拌种面积的扩大,对红蜘蛛、蚜虫有一定抑制作用。
3.气象因素
据山西省气候中心预报,2021年4、5月份主产麦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1℃。4月,主产麦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2~3成,有利于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5月主产麦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1~2成,对麦蜘蛛、麦蚜等发生有利。
三、防治建议
穗期是小麦病虫盛发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期,各地要加大病虫监测普查力度,对达标田块及时组织开展防控,明确主控对象,兼顾次要病虫,科学用药,综合防治,同时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以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当穗蚜百穗蚜量达500头,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蚜酮、苦参碱等药剂喷雾防治,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释放蚜茧蜂、瓢虫等进行生物防治。麦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马拉·辛硫磷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通过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控制。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人工释放捕食螨进行防治。条锈病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可选用三唑酮、戊唑醇、丙环唑、烯肟·戊唑醇等药剂喷雾防治。赤霉病常发区,在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做到见花打药,主动预防,对高感品种,如果天气预报小麦扬花期有2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破口抽穗期,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肟菌·戊唑醇等药剂防治。在多种病虫混发区,可选用合适的杀菌剂、杀虫剂科学混用,综合施药,达到一喷多效。
责任编辑:晋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