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个农村娃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研发的蔬菜大棚获得了国 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个农村娃就是长子县生贵大棚技 术推广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
李强与父亲研制的第一代蔬菜大棚成本低、寿命长、易操作、抗性强、效益 好,得到了农户的普遍认可,并逐步推出了二代、三代、四代大棚,逐步完善大 棚蔬菜生产技术,实施了黄板诱杀、频振灯杀虫、遮阳网与防虫网覆盖、利凉大 棚降温剂、膜下滴灌等配套技术,提高了蔬菜栽培的科技含量,大幅度减少了病 虫害的危害,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新观念催生新产业
20 世纪 90 年代初,长子县露地青椒种植方兴未艾,李强的父亲李生贵多年 钻研青椒种植技术,被乡亲们亲昵地称作“青椒大王”。
李强与父亲把所有的心思和全部积蓄用在了防治青椒病害上,但收效甚微。十 年一剑,在无数次试验之后,他们终于在2001年发明了竹木结构简易大棚的雏形, 后几经修改,于次年完成了第一代蔬菜简易大棚。大家形象地俗称“生贵移动大棚”。 第一代蔬菜简易大棚的试验成功,使青椒产业发展中一个个病害难题迎刃而解。
当地县委、县政府看到这个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把发展塑料大棚种植作为 一项富民产业,出台扶持特色产品基地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政策上引导,资金上 支持,技术上服务,号召全县农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一时间,种植范围遍布县 里 300 多个村,全县 5.1 万农民从事蔬菜种植,面积也迅速发展到 667 万平方 米,总产 3 亿多千克蔬菜,产值 2 亿多元,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
青椒基地顺利扩大,同时带动起其他各类蔬菜的种植,产品远销全国 17 个 省市、54 个地区,部分销往东南亚国际市场,成了长子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的第一大主导产业。
新技术带来新进步
李强始终认为,农业技术不仅需要创新和突破,更需要大面积推广和普及, 不仅需要领军人物,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梯队。在他的带领下,2003 年组 建了长子县第一个集简易大棚技术研究、物资供应、示范推广为一体的农业科技 型企业———长子县生贵大棚技术推广有限公司,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高质量 的生贵大棚技术推广队伍。公司下设蔬菜研究会、骨架生产厂、技术培训中心、 农业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运作模式和市场需求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技 术推广和技术应用。
公司成立之初,他就把大棚骨架生产改良、种植模式试验示范、大棚技术推广 应用作为主要目标。这期间,李强自修完中央广播大学专科园艺专业,参加了共青 团中央的中国青年蔬菜产业创业培训学习,同时为公司培养了专业技术人员 5 名, 技术开发人员 14 人。
在第一代竹木结构蔬菜大棚基础上,他和父亲又相继研制出全钢管、钢丝管和 强化棚四代大棚结构。 2014 年,为了便于机械 作业,他们又研制出半 旋式大棚,同时在园区 实施了蔬菜绿色高产高 效配套技术,提高了蔬 菜栽培的科技含量,减 少 了 病 虫 害 的 发 生 概 率,提高了蔬菜的品质 和产量。
在示范区内,大家形 象地说:“户均一座棚,吃喝不用愁,天天有钱赚,人均超万元”。培训基地至今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活动 40 多 期,年培训技术人员 5000 多人次。
一项技术创新和突破只能解决一个问题,一项一项技术的嫁接组装与叠加集 成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强把温室育苗、蔬菜栽培、大棚滴灌、配方施肥、 膜下滴水、病虫防治、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多项技术进行组装与集成,大胆运用到农 业生产实践中,取得了省地、省水、省钱、省力、省时的好效果。据测算,实施农业技 术组装与集成,平均每栋大棚(0.13 万平方米)比常规种植可一季增收 1752 元。
2007 年 6 月,全国农田节水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长治市召开,来自全国 30 多个 省市的专家,对生贵式大棚及其技术组装与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
新理念做足新文章
2013 年,李强和父亲提出了“棚地产”概念性农业生产模式,并初步试验成功。 2014 年,他们又开始筹划扩建“棚地产”标准园示范项目。
示范标准园采用“生贵式”大棚配合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手动卷膜器、小型棚 内除草机等先进实用技术,以创新减少劳力、利益最大化的模式为目的,以“流转条 码田,建设精装棚,实行五统一,封闭管理种”为措施,以合作社带基地,基地带园 区,园区带农户的模式,带领广大农民在土地上做文章。以种植青椒、西葫芦、野特 菜为主特产品,产品已陆续上市,实现了蔬菜的标准化生产和科学化管理,使示范 区蔬菜产品达到绿色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菜农的收入,不断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农 产品的需求。
项目园区的建成将引领全县的蔬菜种植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公司倡导 “棚地产”理念,即大棚管理物业化。3 年时间投资 1000 万元,流转土地 66.7 万平方 米,全部建设成设施大棚,并完善水、电、路等设施,返租农户种,实行五统一。这种 大棚管理物业化的理念,不仅解决了农民没有资金也能致富的问题,而且带动贫困 户进入园区打工入股分红,并拓宽了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经营渠道。
李强是农村出身的农艺师,他把自己的一身本领用在了大棚技术推广上,闯出 了新型农民的一片新天地。
责任编辑:晋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