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利斌,真不简单!2014 年,他当选为“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是 山西唯一获此殊荣者。当年五四青年节,在大学生人物座谈会上,他代表“年度 人物”做典型发言,并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亲切接见。刘延东副总理鼓励 他,好好干,为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
“我真的很普通,就是一个普通青年,只不过是我有一个梦,想为家乡做点事, 想带领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记者见到江利斌的时候,他十分真诚地这样说。
风雨无阻忙创业
江利斌出生于长治市黎城县一个大山环绕的小村庄,从小跟随父母亲奔波于 田间地头、山坡沟壑, 11 岁就开始上山采连翘去挣钱。劳动的艰辛,家境的贫 寒,使他经常萌发出各种各样改变命运的想法。他的梦想就是“做个好农民,有 技术的农民,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告别农村冬天无暖气、无新鲜蔬菜时代。让 大家都过上富足的生活”。
2010 年 9 月,江利斌如愿考取了山西农业大学。在学校学习期间,他在学 校举办的励志讲座中,接触到了有关食用菌种植的基本知识,之后在一位学长的 带领下参观了蘑菇大棚,江利斌发现,食用菌项目见效快、效益高,而且在农村到处都是可利用的原料资源,很适合在农村大力推广。随后,借助国家大力提 倡学生创业的东风,在学院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江利斌在学校附 近与同学合伙租用了 0.53 万平方米土地,启动了大棚蘑菇创业项目。
以前在村民们的眼里,他们村南面的山坡只能用来放牛放羊,毫无经济价 值的核桃楸子树布满了荒山。大学四年,江利斌利用三个暑假,又在父母承包 的荒山上开始大规模发展自己的核桃园。江利斌于 2009 年做核桃改接方面的实 验,2010 年暑假大规模地改接。2011 年暑假收集太行山上不同种类的优质麻核 桃资源,并保存起来。三个假期,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几乎都是在山坡上度过的, 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起床,准备好一天要用的结穗,背着干粮和水启程,每天到 夜幕降临才往家走,风雨无阻,后来他又成立了核桃嫁接修剪服务队,到目前 已改接食用核桃 5500 余株,麻核桃 3000 余株,近 26.7 万平方米的荒山焕发出 勃勃生机,每亩 (1 亩约为 666.67 平方米) 核桃收入达到 3000 元。
不懈付出获肯定
2014 年 8 月,江利斌又联合五户合作社,成立了黎城利斌生态种植专业合 作社联合社。在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初期发展后,他发现,要想使合作社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得拥有独特的经营模式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样 才能站住脚跟。
合作社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公司为合作社提供销售平台,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合 作社对 (麻) 核桃优良品种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在 (麻) 核桃高接换优中, 合作社采用“蜡封接穗”“插皮舌接”“套袋保温”一系列措施,并施以保水 剂、生根粉等创新技术,使高接成活率提高到 95%以上,产出期提前 2 年;并 培养起了 50 名 (麻) 核 桃嫁接能手。2015 年 1 月,他正式注册了“江 利斌”牌商标,并在食 用菌大棚的建设、三套 带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 统的研究。 坚持不懈的努力使 越来越多的人对他竖起 了大拇指,他的付出也 获得了全社会的肯定。
2014 年,他荣获“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并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 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亲切接见。2015 年荣获“感动山西提名奖”,获得科普惠农 服务先进个人称号,2016 年获得山西省“最美村干部”荣誉称号,成为长治市 农村实用人才、长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2017 年获得长治市五一劳动奖章, 成为长治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等。
打响扶贫攻坚战
看着自己创办的合作社,能够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带来这么大的经济效益,江 利斌心里感到十分的自豪和宽慰,合作社能够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村民的支 持,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他非常感激大家对合作社的帮助。
在“十三五”期间,黎城县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时,江利斌第一时间就想 到了发挥自身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他想到,虽然贫困农户在短时间内不 能学会如何栽培蘑菇,不能通过销售蘑菇来创造收入,但是采蘑菇、建大棚这样 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也可以让他们参与进来,帮助贫困户拥有稳定的经济收 入,缓解家里的经济困难。于是,他利用在“核桃 + 食用菌”产业规模化发展 时,合作社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机会,优先雇用贫困农户,让贫困农户参与合作社 生产,通过劳务输出的方式,引导贫困户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克服消极悲观、等 靠要的思想情绪,战胜困难、摆脱困境,通过自身努力和合作社的帮扶,尽早实 现脱贫目标。虽然步履艰难,但是江利斌说,这是作为市人大代表,黎城县团县 委副书记,北委泉村的党支部副书记所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合作社回报社会应 尽的社会责任。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建设祖国的 中坚力量,江利斌更相信中国梦更是青年一代的梦。江利斌反复说,自己的梦想 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把学到的理念、知识和技术,全部奉献给父老乡亲,回报农 村,回报社会,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时代的种地人”,他将继续用自己的 满腔热忱,去完成他的承诺和梦想,去耕耘属于新时代农民的光明未来。
未来可期,中国梦可期。
责任编辑:晋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