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镇县南河堡蔬菜交易市场,每到早晨 5 点,总有一个个头不高、肤色黝 黑的中年男子,开着一辆小货车,车一停,所运蔬菜就被抢购一空。这个人就是 大同市天镇县有名的蔬菜种植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吴燕军。客户对他太熟悉了, 对他所种的蔬菜更是赞不绝口。
起步———生产技术常作常新
吴燕军出生于 1972 年 10 月 10 日,党员,大专文化,高级农艺师。因为放 不下对生他养他的农村土地的那份挚爱之情,决定返乡创业,从 2011 年起,吴 燕军连续 4 年参加了天镇县设施蔬菜栽培班的培训,受益匪浅。特别是 2014 年 对于吴燕军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一年,这年天镇县开始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吴燕军有幸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队伍的一员,每次学习他都一丝不苟,不 懂的地方及时向授课老师请教,并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去。同时他还与山西农大、山东寿光蔬菜研究所的几位授课老师建立了常 年联系,并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更新了自己的知识 结构,改革了传统苹果栽培模式,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自己 的刻苦努力,获得了吴燕军县新型职业农民的资格认证,并先后到北京顺义区、山东寿光和淄博实地考察。他不停地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不断积累和摸索蔬菜种 植方面的经验。
抱团———成立专业合作社
2008 年,吴燕军种了 1.4 万平方米大田蔬菜,产量高、质量好,可菜贩子出的价 格却极低,这令吴燕军很是无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联系村里 10 家种植户一起 搞合作社,在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天镇县天基蔬菜扶贫专业合作社。他在县农业局农 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用多项农业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 别人愁销路的时候,他们的大棚里却种下了第二茬蔬菜。
尝到甜头的吴燕军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做大做强产业,必须要掌握技术。他上找 省里蔬菜科研院所、下找当地种菜经验丰富的能人,同时还到农业部门聘请了专家 实地考察,指导工作。他还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参加培训班,研读蔬菜设施栽培书刊。 吴燕军的天基合作社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仅为合作社协调贷款 200 万,还新安装变压器一台,铺设管网 4000 米。
发展———蔬菜产业越做越大
近几年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吴燕军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土样、水样 检测入手,创建了无公害蔬菜基地;从品种规划入手,按照市场规律,搭配好 蔬菜品种面积;从改善设施设备入手,搭建钢筋塑料大棚,安装了频振式杀 虫灯和喷灌、滴灌、微灌等设备;完善了基地配套设施,设施栽培灌溉全部采 用微喷灌,进行了基地路面硬化,修建了高标准排水沟渠,新建了产品初加 工场;从改进品质入手,采取高效生物农药防治以及无机肥改有机肥全程施 用技术;从技能提升 入手,聘请了农业 专 家做技术顾问,并派 遣技术骨干 人员到省 里 参 加 创 业 培 训 学 习;从品牌战略入手, 注册了“南河堡燕军 蔬菜” 牌商标,为蔬 菜 进京办 好 了 通 行 证。大棚管理上,吴燕 军采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的现代都市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建成完善的质 量保证体系。合作社对蔬菜生产进行“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标 准化生产、统一品牌和包装、统一保护价收购”的“五统一”法管理,对青椒、 西红柿、架豆、西葫芦、茄子五种蔬菜进行了无公害认证,取得了无公害蔬菜认 证商标。
借助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和新型职业农民丰富的人脉资源进行营销。吴燕军通 过对市场的分析、论证和考察,合理确定产品市场定位。多次参加大型产品展销 活动,使产品畅销北京、太原、石家庄等大中城市。建立广阔的销售网络,实现 产品订单销售,不仅减少了合作社运营成本,也降低了合作社的市场风险,促进 了合作社的规模发展。
吴燕军以每 667 平方米 500 元向村民租赁土地 40 余万平方米,并以女工每 月 1200 元,男工每月 3000 月的工资,返聘已经流转出土地的农民 112 人,农民 年收入预计可达到 1.5 万元。目前,天基蔬菜扶贫专业合作社冷棚 398 栋,日光 温室大棚 46 栋,蔬菜无公害基地面积达到 43.4 万平方米以上,实现了规模化种 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年利润在 200 万元以 上。天基蔬菜扶贫专业合作社不仅增加了优质无公害蔬菜产品市场供应量,满足 了消费者需求,而且还辐射带动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全 面提升了设施蔬菜产业特色,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如今天基合作社社员不 断发展壮大,已有 108 户社员入社。
吴燕军的天基合作社在天镇县虽然不是很大,但却家喻户晓。他说,现在党 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他作为一个新型职业农民,一定要努力学习农业科 技知识,提高种植水平,扩大种植规模,依靠科学技术,沿着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奋勇前进。他坚信“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共同致富才算富”的理念,在自己致 富的基础上,带领广大村民奏响了一曲“共同富裕”的进行曲。
责任编辑:晋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