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新闻网 > e周刊 > 今日农业 > 正文

魏天文:334万平方米 盐碱地上的拓荒“牛”

2021-04-21 10:16 今日农业

f622bd0b0e5b86ef4d9da06d0d6885d.png

为适应新时期教学需要,2011 年,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租赁了省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在毛皂镇的333.5多万平方米盐碱地,由于盐碱化和沙漠化严重,50 年来都从未耕种过,要将这长期荒芜的不毛之地改造成农场谈何容易啊!谁 来当拓荒“牛”?校领导和农场场长首先想到了魏天文。由于他办事认真,长期务农,经验丰富,又吃苦耐劳,深受师生的赞誉和信任。因此,2011 年5月建场启动时,魏天文就被委派到农场做厂长的助手,负责种植业的生产经营。到任6年多来,他在盐碱地改良、学习农业新技术、试验推广作物新品种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改造盐碱地的拓荒“牛”

魏天文现年57岁,1980年参军,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84年复员回村,连续两届当选村党支部书记。1995 年被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聘为农业技术员,带领学生勤工俭学,培育适合当地种植的农作物良种,几年间连续为当地农民供应莜麦种子等,为店湾镇农业丰收做出了贡献。

要办农场,首要任务是改造盐碱地。为了做到心中有数,魏天文带领场里聘请的专家技术人员,对333多万平方米荒地进行了地形地貌测绘、调查。结果比原来想象的还要棘手,333多万平方米盐碱地实际上能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仅有10多万平方米,能够改造的满打满算也就200来万平方米。他对土质、地下水质取样送检,土壤ph酸碱度值在10 以上。要把这200多万平方米中毒盐碱地改造成良田,从工程量来看,至少得20年,还要有巨额资金投入来保证。

摸清了底数,经过反复论证,制定了改造、建设总体规划。他们确定短期目标,立足当前,用5年左右时间为改造盐碱地打下初步基础。

第一步,平整土地,修建机耕道路,按照地形对土地划分,每片20~33.4万平方米,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防风沙的绿色屏障。

第二步,深耕、翻土、晒土。魏天文走访当地农民,了解学习他们耕种盐碱地的经验,确定了因地施策,采取多种措施,分别治理的方法。诸如:添加细砂松土,施用硫化石膏降碱,种树苗、向日葵等吸碱,种草压青,大量施牛粪等农家肥增加有机质,还和省农科院土肥所合作,搞科学治理盐碱地试验。

第三步,兴修水利,开挖排涝排碱沟渠。在每片地里布点打机井,在田边地头开挖排水渠道,共打了机井30眼,开挖沟渠1万米。2014 年,连续几场大雨,正好冲刷了地表,排水排碱发挥了作用。当年试种玉米12公顷,黍子3.35公顷,玉米亩产才300多千克,黍子亩产50多千克,尽管很不理想,但毕竟看 到了成功的希望。

第四步,鉴于现有的财力物力,由全面施治改为重点治理,每年治理 26.7 万平方米。到 2017 年有试验田2020万平方米,草玉米田400万平方米,而且玉米黍子的产量也翻了一番。

学习新技术的热心人

魏天文深知,要想在盐碱地取得丰收,必须掌握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平时他很注重了解相关信息,经常收看电视台的各类农业专题节目,积极参加省市县相关部门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班。每次培训回来都能根据本场的情况,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种植业中去。如:他率先打破传统的窄垄稀植耕种方式,改为宽垄密植方式,光合作用更加高效,颗粒饱满,增加产量。

新品种试验的带头人

魏天文不但注重学习农业新技术,而且倾心作物新品种试验。从2014年春,农场每年安排20万平方米试验田,为县农科部门试种新品种,对每个试验品种都精心安排,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田间管理,严格分类收获、分别统计,为农科部门提供实验数据。

党中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魏天文认真学习领会,认识到农业不仅要丰产,还要优质。2017年,在农科部门的提议下,农场安排了62个新 品种进行试验,涵盖了五谷杂粮瓜果蔬菜。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藜麦原产于南美洲,被当地土著民族称为生命之源,是最适合人类食用的、营养最全面的食品。经了解,山西静乐县某镇的自然地理条件与晋北相似,那里以前只能种玉米、莜麦、马铃薯之类,每 667 平方米收益不足 800 元,种了藜麦,每667平方米产150千克,每千克3元,产值1800元。静乐县在全县推广,建立了万亩藜麦基地。魏天文意识到这是个有潜力的品种,2015年试种3.34万平方米,当年成功,每667平方米产达150多千克。周边群众听说后,纷纷来参观,要求给他们提供种子,传授种植技术。

帮扶助困的有心人

魏天文是农场职工,但他助人为乐的精神深受周边群众,尤其是一些家庭不富裕的老年人的赞许。农场虽然主要靠机械化耕种,但是总离不开人工劳作,尤其在农忙季节,往往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农场每年这方面的开支大约有 40 多万元。他在和村干部交往的过程中,注意了解各村有哪些相对困难户,抽空去调查有困难的老人,凡愿意来农场做临工的,就达成口头协议,记下他们的住址、姓名,到用工时通知他们。有的人临时遇到困难来找老魏,他就以预支工钱的方式给予 解决。对于个别困难户,尽量给予长期帮扶。毛皂村农民平平,妻子长期有病,不能劳动,光靠他种承包地入不敷出,魏天文就让他干完自家农活后来农场做 工,农忙季节每月有 20 多天在农场,一年下来他能收入上万元。

圣天农场从建场到现在仅仅6年,不管是盐碱地治理,还是种植业经营都仅仅是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魏天文还在不断地探索,想把更多的盐碱地改造成良田,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

责任编辑:张兴亚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