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新闻网 > e周刊 > 今日农业 > 正文

雷茂端:山荒旱垣拓富路

2021-04-21 15:22 今日农业

图片.png

在运城市盐湖区,提起双季槐,人们就会想到雷茂端,想起这位新型职业农民潜心培育双季槐,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

20载培育双季槐

雷茂端所在沟东村,位于盐湖区最北端的稷王山南麓,土地瘠薄,年降雨量只有350毫米,种小麦每667平方米只能收50多千克。全村154户,近3/4农户处在贫困线以下,是盐湖区有名的贫困村。

为改变这种状况,1981年,雷茂端辞掉民办教师的工作,在村里承包了6.7万平方米土地,栽苹果、梨和山楂树。想不到,这些果树还没挂果就因干旱大片死亡,他赔得血本无归。失败使雷茂端明白了一个道理:旱垣农民致富,必须找到新的途径。

随即,他把眼光盯在了遍布沟东村山山岭岭的国槐树上。槐米是传统的大宗药材,用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在化工、保健等多方面也有独特价值。他认真分析了槐米的销售形势,发现槐米价格总是居高不下。但是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老百姓不去栽种?原来国槐的效益来得慢,从栽种到结米,需要七八年,十几年,且产量很低。怎样才能让槐树早结米、产量高、效益快,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呢?他下决心走出一条旱垣农业的创新之路。

有胆略就会有梦想,有梦想就会创造奇迹。他首先考察和研究了全国各地的大量国槐生长情况,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广西等地,采回 700多种国槐种子和1500多种接穗,分别嫁接在他的1万多平方米试验园,并进行反复试验。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一个独特的旱垣作物新品种——双季槐,终于诞生了。

双季槐一年可收获两次槐米,两年见效,三年丰产,五年盛产,不怕干旱,不怕瘠薄,在丘陵旱垣地区每667平方米可收入6000~7000元,效益是传统作物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2013年8月13日,山西省林业厅举行全省双季槐发展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双季槐破解了旱垣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社会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是山西甚至中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雷茂端的贡献是巨大的、历史性的”。

喜看沟东春满眼

双季槐成功之后,雷茂端决心在沟东村大力发展。2009年,他担任了沟东村村委主任,进行大力推广。

那时候村民对双季槐还不认可,雷茂端苦口婆心作动员,晚上打着手电一家一家讲解,但村民总是不接受,甚至说了不少风凉话。有的说:“他自己穷得叮当响,咋叫咱们致富 ”,还有的说:“这哪里是叫咱致富?分明是他为了出售自己的树苗,是叫他个人致富哩!”听了这话,雷茂端心里很难受。有人对他说:“不要做那些出力不讨好的事,你就是把你的心掏出来挂到大队门口,有人说你好吗!”

雷茂端想,不发展双季槐,村民就永远受穷受苦。晚上,他坐在半山腰的石头上,村里贫穷的光景像过电影一样在眼前闪过:第四组一位老人,交不起电费一直点着一盏柴油灯;第六组那个孩子,没棉衣,冬天无法上学,一直躲在炕上……想来想去,他做出一个决定。他再一次召开大会,向村民承诺:“从今天起,种双季槐苗不收一分钱,而且想栽多少就栽多少”,他还说:“如果大家种的双季槐第三年每667平方米收入不达800块钱,第五年每667平方米收入不达3000块钱,我给大家补足,现在就可以签合同。”一席话,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大家争先恐后报名。这一年的春天,沟东村发展双季槐67万平方米。之后,一鼓作气发展双季槐301.5万平方米。

几年种植双季槐使他一举脱贫,还买了小车,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如今,沟东村有近1/3的农户在村里买了小车,城里买了楼房。沟东村一下子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

一枝独秀难为春

但是一枝独秀不是春。雷茂端要让双季槐给更多贫困地区的农民送去阳光明媚的春天。

雷茂端所在的三路里镇共有9个村,除沟东村以外,还有5个村和沟东村一样,瘠薄而干旱,都是有名的贫困村。雷茂端一不做二不休,带领大家大力发展双季槐。现在三路里镇发展双季槐2010万平方米,有2000余户脱了贫,800余户致了富。

2013年春,平陆县常乐镇的斜坡、郝口、北张3个村栽植了9万多株双季槐,但因干旱,有1/3的苗木死亡。雷茂端得知这一情况,二话不说,给这3个村送去3万多株双季槐苗,分文未收。几年来,雷茂端向贫困地区无偿赠送苗木60多万株,接穗1000多万个,价值1500万元。

图片6333.png

在他的坚持下,双季槐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在运城市就有200余个旱垣贫困村把双季槐作为主导产业,涌现出沟东村、石沟南村、牛庄村、上廉村、等诸多先进典型。    

由于雷茂端的特殊贡献,他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减贫贡献奖”“中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山西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运城市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特等奖”大会上,运城市委、市政府奖励他50万元奖金,面对荣誉,他说:“我要把奖金全部用到双季槐的科研中,我要用这50万为贫困地区创造出500个亿、5000个亿的产值,回报人民、回报社会!”

雷茂端正在以一个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楷模,谱写一曲振聋发聩的山荒旱垣脱贫致富的时代乐章。

责任编辑:康岩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