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山西省和顺县境内,随处可见牛倌三五成群地在山间坡地放牛,悠闲自在地扬着鞭唱着歌。可和顺县李阳镇郭家垴村的白志鹏走上科学、规范、规模化养牛路可算不上自在。
白志鹏,土生土长在和顺县李阳镇郭家垴村小山沟里。小时候,家里收入很低,生活拮据,不过,在父母的辛勤劳作下,也还能勉强度日,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受着温饱的生活。随着四个孩子的长大,家里的困境也逐步显现。读书的经济负担,压得父母喘不过气来,白志鹏和哥哥相继辍学,一起帮着父母做起了农务,但经济状况并未因此而好转。弟弟是家里学业最好的一个,是家里的希望,所以家里一直没有放弃让他读书。1992年弟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中专学校,然而却为上百元的学费、路费和生活费犯了愁。父亲东奔西颠总算凑齐了学费和前两月的生活费,送弟弟上了学,白志鹏也为此决定出外打工。刚刚走出那片黄土地的白志鹏在阳泉五矿谋到了一份工作,一干就是5年,省吃俭用,每月定时寄钱供弟弟完成学业。然而一向喜欢追求阳光、追求自在的白志鹏怎么也喜欢不上煤矿这份连晒个太阳都成了奢侈的工作,在供弟弟上完学的时候,他毅然辞去了工作,回到他一心向往的故乡谋求发展。
选准目标 踏上寻梦路
幸运的白志鹏刚刚回到家乡就沐浴了改革的春风,国家扶持政策给农村带来了希望。白志鹏没有急于做决定,而是思谋着做什么更能发挥家乡和自己的优势。
和顺县位于山西省境东陲,太行山脉中段,地处清漳河上游,地形中高旁低,山峦起伏,全县山大坡广,牧草资源丰富。和顺县农作物以玉米、谷子、土豆、莜荞麦为主,广阔的牧坡、丰富的秸秆为发展畜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顺因养肉牛享誉全国,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被农业部评为“商品牛基地建设先进县”“全国畜禽品种改良先进县”。和顺肉牛躯体高大,体质结实,肌肉发达,肉牛牛肉富含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营养价值高,对人体有益营养元素含量高、种类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老黄牛”一直以来都是和顺人和白志鹏家的好伙伴、好帮手。
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做的最有趣的事情,便是一起去看牛。跑到东边看看,跑到西边看看,大牛、小牛,站着的、卧着的、吃奶的、观望的……神态各异,看够了,再转移到另一处圈舍,那种感觉就像现在城里的孩子参观动物园差不多。那时候每个生产队的圈舍里都有很多牛,村子里没有现代化的农耕机具,春耕翻地主要靠这些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老黄牛。这一幕常常会出现在白志鹏的梦中。
养“和顺牛”!经过深思熟虑的白志鹏决定重新拿起牛鞭。
先从十几头、简易棚开始。养这些牛可是搭上了白志鹏全部的身家,刚刚开始养牛的白志鹏吃在牛圈,住在牛圈,只怕有什么闪失。功夫不负有心人,白志鹏的牛圈越来越大,白志鹏的“野心”也越来越大。随着牛数的增多和市场的需求,他越来越感觉,个人的小打小闹已经不能适应形势。自己的小富,也是父老乡亲支持的结果,带领大家一起富,为大家做些事心里才会更舒坦。于是,白志鹏拿出了全部积蓄,发动村民,对旧牛场进行规模、规范升级改造。
从小创业摸索到合作化道路
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合作社前身是个人的旧养牛园区,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当时只有一座普通牛舍,养有“和顺牛”15头。在今后几年的经营过程中白志鹏强烈地感觉到,一是受自身资金、土地等条件制约发展阻力很大;二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营和政府扶持对接很是困难。2007年《合作社法》颁布,农业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为此白志鹏抓住机遇,顺势而上,联合6户农民自发建社,选择走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道路。
2011年是白志鹏养牛事业升级换挡的一年。这一年,他成立了“和顺县尚品养牛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是以循环经济、绿色生态经济为经营理念,以黄牛养殖为主,集饲料种植及衍生产业开发为一体的农牧企业,初步形成“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体系,内联区域内的众多农户,外联广阔的商品市场,积极发展和顺县畜牧业,供给市场需求。
规范化管理助推企业走上规模发展。合作社的建立给养殖业带来质的转变。过去的随心所欲,变成了依规行事。各项制度的建立,使得合作社在市场和法治管理中,形成有效对接。合作经营,资源互补,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健康养殖方式,标准化畜禽养殖区建设也不断推进。截至目前,白志鹏已建成可存栏300头肉牛规模企业。
合作社的发展,得到了县相关部门和村委的大力支持,为企业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合作社离不开村里的支持,合作社的发展也带动起村里相关产业的发展。村企互相支持,互利共赢是发展的条件和目标。白志鹏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同时紧密联系村里的发展,围绕村民的广大需求和产业需求,在企业的上下游链条中,扩大村企合作。
要着力长远,就必须制定远景目标。“尚品”从诞生始,就在以品质、品德、品种中追求高尚为道。他们围绕“和顺牛”的上下游产业链,在种、养、加工中得到发展,互相支持促进,必定可以走出一条生态循环的发展之路,从而带动一个村,甚至更大范围的发展。
责任编辑:任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