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新闻网 > 科创山西 > 科创人才 > 正文

王愈: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2019-07-09 15:37 省科协-山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王愈,男,196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教授,现任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预处理技术落后、产后损失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该问题,王愈教授主持完成了“新型预处理技术在几种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项目成果,该成果2014年12月24日经山西省科技厅组织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认为技术先进,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通过研究建立起适应于生产实际的电磁场处理、电生功能水处理及其结合处理技术进行果蔬贮藏保鲜的商业化模式,达到减少果实采后由于衰老引起的腐烂。成果创新点体现在运用功能水预处理与电场结合的“微能技术”手段,解决果蔬保鲜物流工程技术问题。通过酸性功能水的杀菌结合电磁场调控相关酶活性的综合作用,实现了新型预处理对特色果蔬的保鲜。该研究成果属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技术领域,成果产生的新技术可运用于我国果蔬产业,其中完成的核心成果功能水预处理果蔬可清除产品残留农药,实现供试果蔬安全卫生。特别是有关“高压电场产生的生物效应能够有效地保持果蔬营养品质,缓解果蔬采后衰老,延长贮藏期从而有效地保护果蔬品质、延长货架期”理论得到了本研究领域认可。

以王愈教授为第一发明人,主持发明“一种用高压交变电场处理番茄的方法”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稳恒高压静电场处理番茄时间长,操作复杂以及加高压时泄漏电流大等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用高压交变电场处理番茄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其他常见果蔬的预处理以提高保鲜效果。

以王愈教授为第一发明人,主持发明了“一种提高柑橘贮藏保鲜效果的方法”。(专利号:ZL201410013795.X  国家发明专利.(第1位)授权公告日:2015.10.28):本技术用5%氯化钙浸泡处理30min后,再置于-200 kV/m静电场中处理2h/d柑橘,可较好地保持果实原有的新鲜度与色泽,食用风味较佳保持了柑橘的感官评分,有效地减缓柑橘果实的采后衰老进程,产生的新技术可运用于我国果蔬产业。

参加的“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红枣技术的研究”成果于2012年4月26日,由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排名第2位;参加的“石头饼机械化生产技术及关键设备的研发”经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排名第2位。(2012年鉴定)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2项,以主研人身份(国家级课题第2位)完成“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38B07)1项。现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1项,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发表的论文被西班牙瓦尔纳西亚大学、穆尔西亚大学、日本爱媛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引用204次;出版《高压电场处理技术在果蔬贮藏与加工中的应用》等2部著作。现任山西省农畜产品加工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主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山西农业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通讯评议评审专家。“高压电场处理对贮藏番茄活性氧代谢的调节”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30周年优秀论文奖。指导学生的作品获第五届山西省兴晋挑战杯金奖,获山西省第十三届“兴晋挑战杯”创智青春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本人曾获得“十一五期间科技发明先进个人”、“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教师”、“本科优秀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等多次嘉奖。

责任编辑:李娟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