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新闻网 > 科创山西 > 科创人才 > 正文

韩鹏举

2020-08-07 17:48 省科协-山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韩鹏举,男,198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教授,就职于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韩鹏举现为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实验班导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全国(首批)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国家高级测绘技术资格、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优秀班集体辅导员。同时兼任国际及中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会员、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环境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多个国内外知名期刊审稿人。近年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的主要成绩和突出贡献如下:

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优质地完成了科研教学与培养科研人才的任务。

近年来系统讲授土力学(本)、文献检索(硕)、高等环境岩土工程(博)等课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勇于开展教学改革,努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副主编规划教材2部;主持完成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本科)和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各1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篇。

积极培养科研人才,坚持育人为本,淡泊名利,不图索取,无私奉献。近年来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2名、统招硕士26名、在职硕士19名、土木工程本科创新实验班学生2名,其中1名博士和10名硕士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另外指导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2项;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校创业项目2项;被评为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优秀指导教师、校创新创业导师、毕业生认为对个人成长帮助最大的教师之一。

二、治学严谨,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科研成绩显著,积极推进了岩土工程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紧紧围绕转型、环保与山西岩土工程的研究热点问题,在污染环境下水泥土的劣化机理及耐久性研究和电化学阻抗谱在污染土及其对钢铁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人社部博士后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等科研项目12项,发表论文被SCI收录25篇次,EI收录23篇次,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1部;获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在污染环境下水泥土的劣化机理及耐久性研究方面,研究成果在科学层面上是对水泥土耐久性机理、损伤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可靠度设计法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应用,由此推进了水泥加固土新技术原理的创新;在电化学阻抗谱在污染土及其对钢铁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应用研究方面,研究成果在科学层面上是对污染土电化学阻谱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多种测试技术对钢铁材料腐蚀评价的可靠度判准的突破,推进了电化学阻抗谱理论的创新。相关研究成果已经作为修订国标《建筑地基础基础设计规范》、行标《建筑地在处理技术规范》、地标《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和《钢板桩支护技术规程》的参考依据。

三、争创“双一流”、聚群凝力、不辱使命、学科建设科研平台成果丰硕。

作为山西省重点学科岩土工程的青年学科带头人,积极参与学科科研平台的建设工作:2015年岩土工程学科在山西省优势和重点学科建设中期检查验收结果为优秀;2016年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评估工作中土木工程专业高水平通过;注重学科人才引进与培养,近年来引进山西省“百人计划”专家2名,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博士毕业生5名;另外加强学科对外交流,近年来举办了两届中韩环境岩土工程学术交流研讨会、承办了“中西部岩土力学与工程论坛”;加强学科科研平台建设,2014年获批复杂环境下地基基础与地下空间开发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和2016年获批岩土与地下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为岩土工程创建一流学科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李娟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