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培肃是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先行者,中国计算机事业奠基人之一,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
为鼓励我国计算机科学事业的发展,夏培肃和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共同设立“夏培肃奖学金”,奖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计算所”)优秀的在读研究生,每年仅有2名获得者。张迎伟是今年的获得者之一。
今年夏天,张迎伟即将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毕业。毕业前,她收到了一份来自前辈的“大礼”——“夏培肃奖学金”。
从“精神感召”到“责任使命”
在位于计算所中关村园区科研楼二层的“计算的脚步”展厅入口,夏培肃的雕像赫然而立。
2016年,在计算所泛在计算系统研究中心读研究生二年级的张迎伟加入展厅讲解团队,为来访者讲述夏培肃的精神事迹与计算所的发展历程。那是,她第一次与夏培肃的“相识”。
通过讲解,她对夏培肃的事迹早已烂熟于心,而夏培肃的精神也成为张迎伟科研成长之路中一股潜在的力量。
“夏先生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选择回国,选择自主去研发电子计算机,培养了一大批年轻人,直到晚年还一直坚持在科研一线,这种一生甘于奉献、自主创新、敢为人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张迎伟也憧憬着,直到自己耄耋之年时,也能继续冒着一股劲儿,追踪世界科技前沿。
如果说,当年“夏培肃”对张迎伟是一种精神感召,那么,今天的“夏培肃奖学金”对她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和责任。
当张迎伟得知获得“夏培肃奖学金”时,一股暖流涌入心头,眼泪不禁在眼眶中打转。张迎伟说,自己所在的课题组做的多为应用技术研究,理论研究相对并非是优势,能获得该奖非常不容易,“这是中科院计算所给学生的最高荣誉,虽然把奖压在了我身上,但却是我们课题组不断努力的结果。”
张迎伟也有着非常多的感恩:夏培肃及其家人、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导师陈益强研究员、课题组的同窗伙伴和师兄师姐。
“前辈们已经铺平了道路,他们把很多‘坑’都填平了,我们向前走得时候更加顺畅,非常感恩他们。”张迎伟坦承,她也更惶恐,“这对我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有意义的研究
采访中,张迎伟逻辑清晰、表达流利,言语间坚定自信、温柔直率。
她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市,受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舅舅的影响,大学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并做好了走上科研的道路。那时,在她心中,中科院计算所是一个神圣的殿堂,母校山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很多令她尊敬的恩师均在那里学习工作过,毕业时,她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至计算所硕博连读,从此开启科研生涯。
2014年,张迎伟到陈益强研究员团队做本科毕业设计,导师陈益强将她引入了人机交互和智慧医疗领域。那时,她参与了一项名为“爱心小屋”的项目,更加坚定了她前行的方向。
“爱心小屋”项目是中国科学院于2011年提出的项目,利用高保真机物协同交互、人机交互等高新前沿技术解决留守儿童、老人、残障人士和亲人间的无障碍互动问题。通过“爱心小屋”的交互互动,留守儿童可以和远方的父母进行视频对话、同场景合影、虚拟空间互动等亲情交流,让孩子们和父母间的互动更接近真实场景。
张迎伟回忆,当时,跟着师兄师姐一起到北京郊区部署“爱心小屋”系统,看到很多儿童、老人们温暖的笑容,十分感动。“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领域,我们做了一些其他人做不了或不愿意做的技术研发,且服务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
怀着最初“做有意义的研究”的想法,张迎伟的博士课题做了智慧医疗相关研究,通过可穿戴计算、人机交互等技术解决阿尔兹海默症等认知功能障碍疾病量化评估难、治疗管理难的问题。
她设计了一套以病人为中心的自适应行为—认知关联分析系统,研发的“运动认知评估系统”突破了已有辅诊系统设计复杂、信效度差的现实挑战,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佛山第一人民医院等开展示范应用,提升了老年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诊断效率。
乐观面对失败
压力、困境,甚至是失败,在张迎伟的6年硕博连读生涯中也不时地出现。她至今深刻记得,在对“运动认知评估系统”进行临床验证时,遭遇的无数个“闭门羹”。
“我们验证需要有真实的数据,但获取数据非常困难。”张迎伟那时每天一个个地联系患者,邀请他们参与测试,以优化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但面对陌生的来访,患者们通常直接避而拒之,她只能给更多患者发出邀请,才能获得想要的数据量。
“一直被拒绝,心里的确很难受,我还曾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搞‘传销’。”张迎伟笑着说。
除此之外,有一年,张迎伟在一年内遭遇了10余次被拒稿,她称那是她的“至暗时刻”。“那时,我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邮箱,如果没有接到拒稿邮件 ,就会觉得:哇,好开心。”
然而,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在张迎伟那里都转变成了学习的机会,成长的宝贵经验。她记得有一项重要成果的投稿时,刚投出就被拒了,编辑告诉她其中有一段的引用与别人的原文非常相似。那一刻,张迎伟感到一阵“脸红”,她意识到,这是科研的大忌,“我至今都十分感谢这位编辑老师,他给了我非常沉重的教训,让我明白了科研中应该把握的底线。”
正是这一次次在挫折中的成长,张迎伟至今共发表了10余篇人机交互领域的高水平论文,17个作为主要参与者的国家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获得第十三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大会唯一的“最佳论文提名奖”,第十三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大会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项目奖”等奖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对于19岁就已入党、有着10年党龄的“老党员”张迎伟来说,这是个伟大的时代,是党和国家赋予了自己非常美好幸福的生活学习环境,让自己去做内心热爱的事业,未来应更尽己所能回馈祖国和党。
计算所一楼大厅的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字“科研为国分忧,创新为民造福”,这已深深烙刻在张迎伟的心中。“虽然这些目前对我来说过于宏大,但我希望在我所非常热爱的领域里为国家和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这就是我一直所向往的了。”张迎伟说。
责任编辑: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