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全国科技工作日到来之际,由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省科技厅组织开展“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中,64位科技工作者被评为2020年“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他们以实际行动有力弘扬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展现了我省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面貌。5月27日出版的《山西日报》对其中5位进行了报道,我们转发以向他们致敬!
2018年初,0.02毫米的超薄不锈钢精密箔材在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研发成功,“手撕钢”的梦想照进现实,公司总经理王天翔长舒一口气,却没有像众人那般喜悦,心里更多的“是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
回想3年前,精密带钢公司日子过得并不如意。主要产品0.5毫米不锈钢材料在市场上并无特别的竞争力,更薄的不锈钢箔材技术话语权一直被国外少数公司掌握。也正是那时,王天翔来到精密带钢公司。“别人能干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干?”他下定决心要以“0.02毫米”这个不锈钢的极限厚度为切入点,研究高端产品。可当他提出这个目标时,厂里员工议论纷纷,觉得“不接地气”“太空了”。
如何突破?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一方面推行“白板归纳法”,研究队伍各自将意见写到白板上,逐条比对讨论,大家的思路慢慢清晰。一边从理论出发科研攻关,一边推行“试错”管理办法,侧面突围,每个研究人员都有一定的断带次数、抽带米数的“免责额度”。攻关团队耗时两年,经过711次试验,攻克175个设备难题、452个工艺难题,终于从4万多种轧辊的排列组合中找出了一种能轧出“手撕钢”的方法,“手撕钢”项目也获得了2019年冶金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太钢的钢越炼越薄,从“手撕钢”到“芯片钢”,“百炼钢”成“绕指钢”,太钢科研人员奋力科技攻关,勇攀科创高峰。
“我们超薄箔材的研发现在已经进入到了无人区,里面又延伸了很多专业出来,比如,微控加工,表面的光洁度、特殊性能硬度,我们的研究带动了市场的进步,让产品升级换代。”王天翔说。
责任编辑: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