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以来,太岳林局立足“绿化保生态、彩化强景观、财化提效益”目标,多点式施工,分区块作业,开足马力,抢前抓早,周密部署,严把选地、设计、整地、起苗、运输、假植、栽植、管护、幼抚“九关”,把全力提高“三率”基准(当年成活率、三年保存率和多年成林率)要求贯穿造林全过程、各环节,着力打造“点上有效果、面上有规模、科技渗其中”的国土绿化新景观。截止目前,完成整地0.66万公顷,完成栽植0.2万公顷。
高质量规划设计。一是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管控要求。各单位紧密对接国土三调数据,以“一局联三县”机制为统领,按照“林地林用、草地草用、专地专用、耕地不用”的国土空间管控原则,从严落实规划造林面积与实际作业,深入落实省林草局“造林工程任务上图入库精细化管理”技术要求,做实落地上图工作,从速、从实抓好工程建设。二是科学规划设计。设计队和实施单位负责人、主管副职共同现场踏查、现场设计,并综合立地条件、区域规划和经营要求等实际情况,按照“造林先造隔离带、绿化留足防火道”的理念,坚持“山上有啥我栽啥,山上怎长我怎栽”,沿沟谷、按山系、围林班规划防火隔离带,科学配置树种、造林模式、混交比例,现场制定造林措施,形成切实可行的作业设计。三是打造局级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精品工程。太岳林局多次实地踏查摸底数,融入“三化”理念,聚焦“系统重构、结构提升、功能恢复、成效多赢”的火烧迹地生态修复目标,按照省林草局“修好防火道、打好隔离带、围好封育区、造好混交林、建好景观带”的火烧迹地植被恢复五大要求,落实“造林先建带、阔叶两边栽、留足防火道”理念,以山顶防火通道为骨架,山腰作业道路为辅,结合地形地貌类型,沿沟谷、按山系、围林班,依托自然山脊、沟谷等自然隔离区块综合防护体系,多模式配置,多树种混交,多景观呈现,乔灌草一体化补绿,近自然原生态复绿,构建“春天是花带、秋天是果带,一年四季是隔离带”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新景观。
高标准蹲点督导。对标省林草局“林草质量建设年”活动,实行分管局领导、科室负责人抓总,科员、监理队伍分区包场督导包片责任制,明任务、厘责任,捆绑式谋划,清单式推进,全力服务基层春季造林,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确保造林进度和质量。一是着力传导大抓工程质量的鲜明导向。分管局领导深入造林工地,下沉一线,直插现场,精心指导在一线,挂牌作战谋对策,全程督导严要求,点对点帮,手把手教,做给施工队看,带着施工队干,实地指导树种配置、工程布局,看成效,压责任,以局领导的亲力亲为传递大抓工程质量的鲜明导向,促进工程质量全面提升。二是着力解决一线实际问题。主管科室全员分片包场深入工地一线,一线跟踪督查,一线破解难题,一线落实责任,一线指导推进,全程跟踪指导报务,强化质量监督,实行工程定期报告,随时掌握工程动态信息,并针对发现的问题下发《督查整改通知书》进行跟踪督导,限期改进。三是着力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监理队伍严格履行“三控三管一协调”(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成本控制,合同、信息、安全管理,负责工程全面实施的组织协调)职责,以局级参谋员、局场两级技术员和工程高质量实施协调员的身份,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高水平推进实施。一是抢时攻坚得力。各单位抓住春季土壤解冻、冰雪消融、水分充足的有利时机,落实先坡下后坡上,先阳坡后阴坡,先阔叶后针叶的“三先三后”举措,提前编制作业设计,提前落实工程用苗,提前组织工程议标,提前配置造林力量,扎实有效推进春季造林。二是多措并举提质。面对秋冬干旱少雨的不利条件,在火烧迹地植被恢复中,以解决阔叶树栽植“保命水”为着力点,采用多级提水,移动供水多套方案,铺设水带15千米,布设水囊22处299立方米,安排水车2台,分类施策,因苗制宜,既要确保造林进度,又要保证造林质量。针对针叶树,起苗时提前灌足水。同时采取翼形鱼鳞坑集水整地、塑料布覆盖、喷施蒸腾剂等造林实用措施,助推质量、进度“双提升”。针对立地条件差的地块,采取垒石围堰造林、填土造林等措施,确保造林成活率。三是党建统领聚力。局场两级把工程一线、造林前沿作为“学党史、践使命、兴林草”的主战场,坚持“实体工程干在哪,党的引领就在哪”,党员职工齐上阵,实干担当建精品,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党员的示范优势、党建成果的辐射优势转变为绿化山川的不竭动力。四是环节把控强力。太岳林局把起好苗、栽好苗作为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支撑。就近统筹调配苗木,严格选用良种壮苗,按照随掘、随起、随分级、随假植、随调运的原则,专人负责,严把苗木出圃关,确保苗木等级清、数量清。同时把起苗先浇水,起苗不伤根,苗木要分级,运苗要遮篷,假植如真植,苗木用桶装,栽植深且实,当天起苗当天栽的要求贯穿始终,确保苗木不失水,栽植能成活。各单位施工人员牢固树立“种一棵树、立一个标杆”的责任意识,精心起苗、小心运苗、悉心栽苗、及时护苗,严格施工管理,保证苗木成活,以细微之举确保“三率”落实。
责任编辑:武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