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行健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临汾市作家协会主席。
海生是沉静的
海生不像海。
海生更像一泓幽静恬适的湖。
每次见到海生,他总是微笑着,带些许腼腆的样子。寒暄之后,没有更多的话语,默默地退到一边,去开水,去沏茶,去温酒,去静静地做一些招待朋友务实性的活计了。
整个饭局是几个文友的交流、对话和漫无边际的攀谈,白酒的催涌又激活了诉说的欲望,便拆去理性的樊篱,切割绑缚的绳索,任由话题如脱缰野马肆意驰骋,易放难收;更像失却桅杆的大船,在语言的大海上沉浮颠簸,破浪前行……
每每这样的时刻,海生静静地坐着,静静地倾听,无论身边在高谈阔论,或是眼前在滔滔不绝,他都默默地接纳着、辨识着、思忖着,当然也闹中取静地审慎着、析疑着……那时候,海生眨动着一对黑黑的眼睛,目光里透着平和、宽容,还有水一般纯粹与良善,他的双眸与安泽东山上平静深幽的湖水对接着,悄然流淌出大山赤子的生活歌吟……
海生是诚挚的
海生湖水一样的眸子,扩散着虔诚恳切和真挚的光线。
海生对生活的态度是虔诚认真的;
海生的为人处世是恳切坦率的;
海生对文学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一样,是真挚而柔韧的。
这从他的言行里,从他的生存状态里,从他对文学的认知里,从他选择作家协会的这一举措里,从他的每一篇作品所倾注的情感和所流露的情绪里,都不难看出他真诚的性格特质来。
柔韧与阳刚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无论生活抑或创作,海生凸显出的,更多的是柔韧的弹性和从容的质感。
多次了,从他平静的状态和从容的脚步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定力——
生活的定力;
事业的定力;
文学的定力。
海生是执着的
同对命运的热爱与执着一样,柔韧气质的海生,对文学是异常执着的。
当一百多篇游记约二十余万字的厚重文集摆放在面前的时候,又一次聚焦式地明晰了这位文友的性情和挚爱,执着与追求。
对文学的酷爱与执着是由来已久的。
当大半生的本职工作性质与文学的品质大相径庭的时候,海生是有过考量和揣度的。他根据自己的性情、阅历,还有多年历练出的人生经验和文学气质,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散文随笔写作。温和、淡泊、内向、孤僻、柔顺,这所有的一切性格均不大适合驾驭具有复杂社会性元素的小说体裁,而抒发自己的内心、表达自我的性情、探秘心灵敏感的则是散文随笔,当然也包含旅游散文,它更能把行万里路而作百篇文结合起来。
海生清楚地了解,散文随笔是通过具有独特个性的思想感受和艺术途径进行生活对话,并与自我的心灵对话,在充分地表达自己的个性、三观、生活认知时,也和读者进行真诚的心灵对话,无不洋溢着个人的深切感觉,一个完整的自我形象和一个真实隐秘的内心世界也一点一点袒露在天光之下,铺陈在文稿之上。
散文随笔理应充盈饱满又娓娓道来地呈现出作者的精神状态和三观认知,欢悦之心感,悲苦之身受,歌咏之声发,沉郁之神觉……努力捕捉到艺术的触须,踏入生命的通途,感知文学的魂魄。
这是一个文学人应做的功课;
这是一个散文写作者应有的认识高度;
海生在努力思索并执着写作着。
海生是勤奋的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古已有之的格言警句,其实也是勉励人们劝告人们的箴言。
它强调的是视野的开阔、阅历的丰富。这种视野来自书本知识,重要的是来自生活的积累,而阅历则在于情感的体验和生命的体验。
我不否认,海生的万里行旅是以愉悦和涉猎为目的,正如我们经常说的文学的几大功能,先从娱乐始,在娱乐中审美,在审美中认知,在认知中受教,在受教中才有可能达到心灵的震颤与洗礼、使命的滋生与践行。
海生的腿勤
多年来,海生一直在路上。
他勤奋的双腿承载着同样勤奋的身躯,跑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论工作性质与生活条件如何,心性是第一要素,旅游情绪与涉猎欲望使他对大千世界和大好河山永远充满新奇,人在旅途的大脑支配和指挥着他的双腿勤奋地漫步在人生的时光里。
海生的脑勤
海生不是凡俗的游客;
海生的自然之旅其实也是他的心灵之旅;
海生在用脚步丈量山河的同时,也在用心灵丈量山河。
每到一处,作为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有心人,他迫切要了解的是它们的地理位置、历史积淀、政治经济、人文民俗、发展沿革、个体感受……他在反复地寻找着、过滤着、梳理着、比对着、捡拾着、晾晒着,力图寻出它们方方面面的异同与特质来。
海生的手勤
这百余篇游记随笔散文是海生手勤的标志。
海生的游记语言是感情丰沛的文学语言,从这些流淌激情的表达符号里,能看出多年来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
语言是文学人的脸面;
语言也是作者心性与气质的流露。
海生的语言从容、激情、准确、抒情、富于质感与弹性。
海生注重每一个篇章的结构,无论长短、均等同视之,使之既能整体连接,又可单独成篇。
抒发真实感受,表达个人胸臆,表达个人感受已成海生游记散文的一个固定程序。
在海生《漫步在时光里》出版之际,写此短文,以壮行色。
责任编辑:邵怡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