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新闻网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标准化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

2021-07-06 08:56 山西日报

为应对气候变化,2021年全国两会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推动碳排放尽早达峰是我国履行国家自主贡献承诺、赢得全球气候治理主动权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和内在要求。国内外实践表明,标准化是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不可或缺的基础性途径,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整个过程中发挥标准化引领、推动和助力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十四五”开局,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将实现碳达峰目标作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2021年,山西省把开展碳达峰作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牵引举措,研究制定一系列行动方案。承接东西、连通南北的山西,铁路、公路、输电、输气多元立体能源输送管网基本形成,是京津冀、环渤海、中原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山西目前煤炭消费量占到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以上,“十三五”时期是山西新旧动能转换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但碳排放总量仍居全国前列,所以必须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

挑战机遇并存,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不仅是单一的能源、气候环境问题,而是一个影响广泛和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山西在挑战和机遇发生新变化的重要时期,积极作为、乘势而上,将挑战转化为能源革命的推动器,以创新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实现能源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双重转型,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的各种要素中,除了政府部门顶层设计的行动计划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那就是标准化。2020年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始启动国际标准《碳中和及相关声明实现温室气体中和的要求与原则》(ISO14068)的制定工作。但从标准化的角度看,在碳中和的概念和量化评价方法还未达成普遍一致之前,应从4个方面研究碳达峰标准化行动计划,健全支撑碳达峰目标的标准体系。

第一,控制能源消耗。节能标准是国家节能体系的基础,是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也是化解产能过剩、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技术支撑。山西重工业企业较多,产业占比较大,对能源依赖性更强,只有制定实行能耗限额标准,提高能耗限额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才能倒逼企业推动自身的节能减排或能源转型。要加快制修订高耗能行业能耗限额、终端用能产品能效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社会各界也应积极融入到行动中来,推广绿色低碳简约生活方式,鼓励绿色出行,倡导大众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除了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少用一次性产品等低碳生活方式,也可以制定一些鼓励措施或限制标准加以引导。例如,近期上海正在筹备碳普惠项目,简单地说,这个项目就是把市民的各种低碳行为所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出来,变成每个人账户里的“碳积分”,再通过对接上海碳交易市场、各个商业消费平台,让践行低碳生活的市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激励和实惠。

第二,提高能源效率。目前,传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仍占据主导地位,提升能源效率对于实现碳达峰目标意义重大。山西应根据自身能源结构特点,推动油品、煤炭清洁利用、煤化工、天然气等重点领域标准升级。不断完善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碳排放管理等标准体系,制修订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并加以有效实施,不断提升能源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第三,推动新能源发展。虽然减少碳排放是实现碳达峰的最直接手段,但是也要把握好减排和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自然落到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既不需消耗过多化石燃料,也有足够的能源去支撑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成为一举多得的举措。山西的自然条件优势,加上多年的政策资金支持,使新能源产业获得长足发展,风电、光伏装机已双双突破千万千瓦,地热能、生物质能高效循环利用范围逐步扩大,“新能源+储能”设施加快建设,氢能产业链有序布局;煤层气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初具规模;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稳步提升;能源革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专项启动实施,T1000碳纤维、光伏异质结组件等技术实现国际领先。作为引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大力引导和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先进技术标准的制定,特别是团体标准、联盟标准的制定,通过标准制定,掌握更多的行业和产业话语权。积极参与绿色标准体系顶层设计,推动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研制。

第四,抵消碳排放。可从森林、草原、湿地、土壤的固碳作用方面入手,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增大绿化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通过植树造林来抵消人为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抵消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继续开展有规划地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提升森林吸附二氧化碳能力,对于实现碳中和,能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另外,对于排碳量大的企业,国家也制定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因此,山西应积极参与国家碳汇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使山西重点产业加快达到碳中和。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各部门应当加强标准化合作,努力做到与国际接轨、符合国情省情、科学实用,为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标准支撑。

责任编辑:严串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