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时节,空气清冷刺骨,但位于祁县经济开发区的山西福诺欧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分子材料车间里,各种设备轰鸣作响,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我们是全省首家含氟高分子材料生产企业,由华东理工大学毕业的车延超博士组建,产品填补了省内含氟高分子新材料生产空白,现在产品供不应求。”公司办公室主任陈满福指着一批即将发运的产品介绍说。
不仅仅是山西福诺欧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祁县经济开发区,至少有10个项目的技术或产品填补了国内、省内空白。这也是祁县紧紧抓住“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历史机遇,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聚焦“六新”产业、聚力创新,带动全县融入高质量发展大潮的一个缩影。
“在全省开发区发展水平考核中,连续3年获得优秀等次。今年我们还要拿出500多万元奖励企业的创新发展。”祁县主要领导介绍。
五大产业聚集 县域经济特色凸显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祁县经济开发区红星白酒产业园(迁建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伴随着叮叮当当的钢筋碰撞声,穿着厚厚工服的建筑工人在紧张地忙碌着。
“还有300余位工人坚守在一线施工现场,抢抓最后施工周期,为下一年的进度打基础。”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基建部部长刘晓轩一说话便“呵气成霜”。
红星白酒产业园(迁建项目)是省重点项目,占地900亩,总投资40亿元,设计能力为原酒产能5万吨,将建成目前国内最大的清香型白酒圆盘制曲车间。一期工程已开工,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目前主体结构搭建工作完成,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
隆冬时节,祁县经济开发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一大批围绕建设消费品工业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先行区、现代物流与文旅产业隆起带“三区一带”总体目标的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祁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程永耀介绍:“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开发区稳步推进扩区规划,培育产业体系,深化改革机制,聚焦工业补链延链和升级改造,积极采取多种招商手段,加快项目签约。已签约的15个项目总投资56.28亿元,其中3亿元以上的项目7个。”
如今,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建设,祁县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伊利、北京红星等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以丹源碳素、福诺欧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以大华、红海等为代表的玻璃器皿产业集聚区;以恒达钢构、泰立信钢构为代表的绿色建材产业集聚区;以乔家大院、千朝谷和中通物流为代表的现代文旅物流服务业集聚区五大产业集聚区,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面对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祁县经济开发区交出了一组全线飘红的经济数据:1-11月份,全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28亿元,同比增长10.03%;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户(复盛公药业、中科太通),同比增长33.3%;实际利用外资为1276万元,同比增长142.07%……
政府甘当“保姆” 企业发展顺风顺水
“项目一期工程于去年7月份开工,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目前煅烧车间和浸渍车间已经进行点火烘炉,预计10月份全部完工,届时公司将实现整体的装备升级。”在祁县经济开发区百万吨碳素产业园丹源迁建年产2万吨石墨化阴极生产线项目的施工现场,山西丹源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兼总经理刘冬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
百万吨碳素新材料产业园是祁县的重点项目,总投资45亿元,年生产规模为100万吨。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利税1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000余个。
提及项目建设如此顺利,刘冬表示:“非常感谢祁县经济开发区‘保姆式’的服务。开工前,提供需办理的手续清单;开工后,安排专人对接项目建设,进行点对点帮扶,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动力。”
“在推进项目落地上,祁县经济开发区严格执行全员‘1+1+1双服务’(1个企业、1个项目明确1名处级领导、1名科级领导和1名责任人,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制度,全面实行点对点工作法和一线工作法,打通项目建设的‘中梗阻’;建立了‘一表、一图、三清单’(项目计划表,建设进度示意图,手续办理责任清单、问题清单、解决清单)挂图作战工作模式,精准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祁县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与投融资部部长杨万伟介绍。
据了解,在2020年省委开展的开发区常态化督查工作中,祁县经济开发区推行的这种“项目全员包联责任制”做法,被列为全省可复制推广经验做法先进案例。
好制度换来好成果。去年,祁县经济开发区共实施建设项目50个,总投资122.78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1个,新建项目34个,拟建项目5个。截至去年12月底,红星白酒产业园项目、丹源碳素产业园、中通物流园等29个项目开工建设,进展顺利。10个竣工投产项目,新增产值23亿元,增加税收1.3亿元。
营商环境树标杆 项目建设创一流
“祁县经济开发区推行的‘用地预审+承诺制’审批机制真的是太好了,我们的项目去年1月9日落户,4月底开工建设,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1月4日,山西中科太通煤矿智能装备生产基地,看着眼前钢结构主体已全部完成的生产车间,总经理助理申星辉对祁县经济开发区的营商环境竖起了大拇指。
山西中科太通煤矿智能装备生产基地项目以高端煤矿装备技术研究为研发主体,建设煤矿智能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占地50亩,总投资1.5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实现利税600多万元。
和申星辉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山西复盛公药业集团负责人郭金生。“拿到‘标准地’之后,只需签署几份承诺书就可以开工,规划施工手续边建边办,为企业节省了很多时间,也节约了大量成本。”复盛公药业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1号库房里,郭金生和技术员正在进行药物传输系统的调试工作。
据了解,为打造“六最”营商环境,祁县经济开发区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的审批时间较以往缩减90%以上,大大减少了企业办事成本,加快了项目建设投产进度。去年共有8个项目按照承诺制流程办理了审批手续。
但土地手续是企业办理项目审批承诺制的前置要件,办理周期较长。为打通项目审批承诺制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去年,在全面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的基础上,祁县经济开发区推行了“标准地+承诺制”“用地预审+承诺制”审批机制,逐步实现开发区一般工业项目“全承诺、零审批、拿地即开工”。
“‘用地预审+承诺制’审批机制推行以来,我们及时为红星白酒产业园、中通电商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办理了‘标准地’出让,取得了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审批手续,审批周期缩短5个月以上,目前这些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祁县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张雨青欣慰地说。
行政效能提升,营商环境改善,创新型项目快速落地、动工建设、投产见效,祁县正在以建设开放发展先行县的步伐,踏上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严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