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科技小院”入驻农村以来,影响和带动了全国各地的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深入基层送科技下乡,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此科普惠农举动值得所有人为他们点赞。
近年来,在农业发展方面,国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都会推出新举措,各地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响应,分批次派出技术骨干力量,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帮扶,博得百姓的阵阵喝彩声,涌现出众多的科技帮扶模范典型人物,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科技人才进村入户给农业带来的新变化。
例如,山西省白色农业工程学会负责人李照全,他针对农业生产周期较长,需技术服务的关键期很短,且有季节差的特点,不辞辛苦,深入农村,联合扶贫第一书记,在技术上将“微生物”菌剂技术升级到“微组”菌剂技术,服务于山西省内农户,成果多处开花。尤其是在贫苦山区壶关县的旱地番茄用“微组”菌剂技术解决病害上、吕梁山区用“微组”菌剂技术解决红枣裂果病上均取得重大成绩。他先后扶持了多个合作社,解决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多个难题。
科技服务下移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带来极大帮助。笔者认为在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的同时,还应该在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上面多下功夫。首先,可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为广大农民培训和普及农业知识提供技术指导,促进新一代“科技农民”的培养。其次,可以建立一个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村级科技服务平台,通过集中有效的培养和示范推广,扩大农民受益面。再次,可以在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中建立科技服务点,提高农业服务的水平。
责任编辑: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