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超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刚刚召开的2021年山西省治超办主任电视电话(扩大)会议上,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强调,要坚持把科技手段作为推动长效治超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山西省车辆道路运输总体情况是点多、线长、面广,路面管控治超显效快,但成本高、难度大。近年来,山西一直在寻求长期、规范、有效的科学方法来保证治超工作的长效推进。
去年,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将晋中市祁县确定为治超非现场执法试点县。同年8月,祁县非现场治超综合执法试点正式启用,全县布局4条非现场执法公路,构建覆盖了全县主要通道及重点运输路段的联合科技治超网络……众多科技治超手段的推行,让超限运行不再“难控”。
“祁县在车辆通行量比较大的道路设了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信息采集点,运输车辆只要经过祁县,系统就会显示车辆是否存在超限超载行为,若存在超限超载行为,系统将会通知司机到就近的超限站接受处罚。同时,执法跟违法处罚也实现闭环。”7月9日,祁县治超办主任凌培春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是利用高科技动态监测技术的监控设备,对途经非现场执检测点的运输车辆和驾驶员,进行实时动态检测,依据数据信息,完成对超限超载、未苫盖篷布、未使用车载卫星、遮挡号牌、超速压线等多种违法行为进行非现场处罚。
“若车辆有超载行为,系统就会自动报警,系统会对车辆进行正反侧三面进行拍摄,并留存一段10~15秒的视频画面。系统显示屏左上角会出现报警时间、车牌号、违法时间、所属单位、车速违法地点等。”祁县治超非现场执法指挥平台信息采集员范玉秀表示,若有超载行为,我们审核证据后,将提交县交通局处理。
“系统除了实时抓拍违法信息以外,还肩巨电子围栏功能。”范玉秀说,系统对途经在祁县境内出现过违法行为并且仍未处理的车辆会一直实施监控和追踪。
“缓解了执法人员的工作压力,祁县当地的超限超载违法行为数量有了明显下降。”祁县治超办稽查队队长许江华告诉记者,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通过近一年的运行,有效遏制了超限超载车辆违法行为。
此外,山西省在寿阳县还开展了货运源头科技治超试点工作,由当地政府建设了货运源头监管平台,将源头企业出厂的每辆货车的车号、轮轴数、核定载重及货物价格、卸货地点等相关信息实时上传,并通过IC卡控制,使超载车辆无法出厂上路。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治超处表示,治超非现场执法试点工作实现了“四个变革”:一是从传统治超到科技治超;二是从现场执法为到非现场执法为主;三是货运车辆从“我要超”到“不敢超、不愿超”;四是行政执法实现由存在廉政风险点到廉政安全。
责任编辑:赵彩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