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区中,一只栩栩如生的“华北豹”吸引了人们的关注,这是一只由太原市萌芽环保协会的5名工作人员用8000余个废旧塑料瓶盖,花费近2个月时间制作而成的塑料雕塑。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和保护野生动物,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意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6月5日,《科学导报》记者跟随参会人员、群众等一起走进太原市植物园——2021六五环境日山西活动主会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中国第7个环境日主题,旨在唤醒全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旷野童年:跟着种子去旅行
“槭树、榆钱、白蜡等植物的果实为翅果,这种果实在子房壁上长出由纤维组织构成的薄翅状附属物,看起来就像果实上长了一对小翅膀一样。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翅果是否适合飞行,不同样子的翅果飞行的高度距离一样吗?我们现在做一下属于自己的翅果试验吧。”旷野童年的工作人员温柔地对小朋友们说。
走向展台的年轻人,好奇地看着各种各样的种子,他们惊叹道:“这些种子只是听说过,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呢。要是没有标注,很多种子根本不认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供人们所见的恐怕只是冰山一角。在繁华都市里居住的人们,很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人们眼里看似奇怪陌生、在大自然中却是普遍常见的物种呢?
春耕,播下希望的种子。
湿地寻踪,探秘自然。
无问东西,徒步66公里,穿越华北屋脊。
“让孩子回归自然,让教育自然而然。”旷野童年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要打造的是山西本土化自然教育。“6月7日,我们在古交市水泉寨公园举办一场‘跟着语文课本去观鸟’的活动,招募6~12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观察和记录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鸟及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鸟,让孩子们从鸟儿开始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为孩子们种下一颗热爱自然的种子。”旷野童年的工作人员说。
户外志愿者协会:废油可以制肥皂
“怎么有一股废油的味道?”参观者询问道。
厨房垃圾,变废为宝。这是把抽油烟机里的废油制作成了肥皂,最初做出来的难看也难用。太原市户外运动安全救助科普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经过多次实验,调配和花生油、水、糖、面粉等原料的配比,最终做出来了洁白的肥皂,做到了真正的变废为宝。”
参观者们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询问着工作人员是否可以自己亲手试试,工作人员耐心地将做法告诉大家,由于制作时间较长,建议大家可以回家试试。
近年来,户外志愿者协会在太原市多个社区、学校开展了多场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垃圾分类宣传、环保酵素制作、户外垃圾捡拾、回收置换等。2020年,还承接了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志愿城市·太原”专项基金资助支持的“守护绿色家园 践行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项目。
环保志愿者协会:草根组织意志强
“今年,是我做环保志愿者的第13年了,但是我已经做了一辈子志愿者了。”太原市环保志愿者协会杜红告诉记者。
从1986年开始做志愿者,一次偶然的机会,杜红结识了太原市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张强,从此便开启了她13年的“环保之路”。她是一个霸气十足的环保卫士,不论走到哪里,只要看见路人有不爱护环境的行为,就要“路见不平一声吼”,即便是被对方不理解、甚至斥责,也要坚决制止不当行为,以免破坏生态环境。
他们是由志愿者组成的草根民间团体,他们多次自掏腰包,哪怕碰一鼻子灰,也无怨无悔。他们以堂吉诃德式的挑战,向人们传递着一种勇气和思维。
在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展台前,一位小学生拿起工作人员分发的垃圾卡片,思索着自己投入到不同的垃圾桶中,最后工作人员赞许地说道:“全都投放正确,恭喜你,送你一份纪念品。”小学生恭敬地双手接过纪念品,向工作人员鞠了一躬。
看到这一幕,杜红感慨地告诉记者:“感觉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做,我们志愿者以身作则,就是想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守护祖国的绿水蓝天。”
责任编辑:赵彩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