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新闻网 > e周刊 > 生态山西周刊 > 正文

太原古交:矿山变景区 再现生态美

2021-09-10 09:27 科学导报生态山西周刊 杨洋

32.png



西山煤气有限公司焦化一厂在确保城市居民生活用气的前提下,落实了错峰生产和作业,使大气污染物排放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指标要求。

山西西山华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水泥旋转窑烟气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治理,通过了验收。通过污染源在线监控、企业用电监管、门禁系统等手段,强化对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管,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9月3日,《科学导报》记者跟随“并州生态文明建设媒体行”采访团深入古交市进行实地探访。在采访中了解到,古交市坚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优先的原则,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做出了以上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的防控工作。多措并举之下,今年上半年,古交市二级以上优良天数146天,优良率为80.7%。全省排名第12名,太原市排名第2名。在水环境质量方面,扫石桥出境断面1~6月均为Ⅱ类水质,达标率100%,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实现超低排放

干净敞亮的古交电厂里,连一丁点煤的影子都看不到。古交电厂总装机容量3120MW,这一装机容量已经进入全国火电前50名。据该电厂副总经理杜慧文介绍,2015~2017年,按照太原市整体供热规划,古交电厂对一二期机组进行了以汽轮机组高背压改造为主的供热改造,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节约了燃料,减少了排放,带来了巨大的节能效益、环保效益与社会效益。供热工程通过采用多热网多级串联梯度加热的供热系统,实现了热量的梯级增加和乏汽最大化利用,创造了国内单个热源点供热面积最大的纪录。

“电厂实施了两期超低排放改造,实现了污染物的大幅削减。”杜慧文说,古交电厂一、二期4台机组全部进行了改造,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超低排放水平,“按照超低排放标准,氮氧化物不得超过每立方米50毫克,古交电厂的这一数值为45毫克以下;二氧化硫不得超过每立方米35毫克,电厂为30毫克以下;烟粉尘不得超过每立方米5毫克,电厂为3毫克以下。”通过超低排放改造,该电厂每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6万余吨、二氧化硫排放5600余吨、烟粉尘排放3300余吨。

古交电厂是全国典型的燃用洗中煤坑口电厂和煤电热一体化项目,也是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授予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示范项目,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较早实现了超低排放。作为太原市、古交市和古交矿区集中供热最大的热源点,为改善区域空气环境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矸石山建“绿廊”

满眼葱郁的绿色,这是进入马兰矿胡头沟生态示范园看到的景象。马兰矿自1990年运行以来,已向胡头沟排放了4000余万吨的矸石。如今的矸石山上建了绿色走廊,种植了瓜果蔬菜,五颜六色十分好看。

“为了解决煤矸石自燃这一矸石场环境治理难题,马兰矿改变原有自然倾倒排矸方式,新排矸石按照‘底部排放、分层碾压、黄土覆盖’的科学方式进行治理,特别是从2018年起,对矸石山开展地温异常治理项目,同时采取矸石山土壤基质改良、植物物种的筛选、物种种群配置、植被恢复等措施,实现了近自然状态的生态循环。”马兰矿矿长郝志强介绍,为治理矸石山,马兰矿每年都要投入上千万元,不仅消灭了所有的着火点,而且还建起了植物园,种植了一些水果和蔬菜,丰富了职工的“菜篮子”。

截至目前,胡头沟矸石山绿化面积达6.5万平方米,种植国槐、八角枫、云杉、松柏等乔木15800余株,玖碱草、紫华苜蓿3.5万平方米、紫穗槐5万株、油松2500株,成活率达90%以上。生态恢复治理后的矸石山,绿树成阴,为打造生态化园林式矸石山起到了积极示范引领作用。


节能电厂降排

4台发电机组轰隆隆作响,这里是位于古交市西南16公里处的马兰镇马兰瓦斯电厂,它隶属于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发电分公司。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同体量的气体,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相当于二氧化碳的21倍。“电厂利用马兰矿井下抽采瓦斯进行发电,年消耗瓦斯1300万立方米,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6万吨。”西山煤电发电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旭海介绍。

电厂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氮氧化物。由于建设时间较早,该节能环保项目并没有建设脱硝设施。去年,电厂投资400余万元,对尾气排放进行脱硝改造。今年1月,马兰瓦斯电厂脱硝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系统运行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由原来的每立方米500毫克,下降至每立方米50毫克,达到了国家的超低排放标准。

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把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同时促使安全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矿区“疮疤”在逐渐消退,企业环保设施不断提档升级,因煤而建的古交市在变化中前行,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古交市正向褪“黑”变“绿”迈出坚定的步伐。

责任编辑:胡静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