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麦之乡,膏腴之地,吟诵着山西经济重镇临汾的秀丽风光。
微风拂过,鸟语花香,荡漾着临汾焦企绿色发展的雄心壮志。
“倒逼不如主动”,临汾万鑫达焦化集团在生态治理方面主动出击,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推动下,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最终实现了绿色与效益的完美融合,谱写出一曲恢弘磅礴的焦化企业腾飞之歌。
九月的天,灼热渐退,和煦依然呵护着万物。行走在临汾万鑫达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一步一景,沁人心脾。
看,厂区内绿树成阴;
听,不远处鸟声清灵;
闻,过往间风清气爽。
拿起手机随手一拍,“素颜”工厂在手机的纯原镜头中就好像“美颜”了一样。人们不禁问道:作为一个焦化企业,粉尘呢?烟雾呢?刺鼻的气味呢?如果告诉您,这是一家正在生产中的焦化厂区,您是否会大吃一惊?是否会颠覆了您对焦化行业的传统认知?
可以肯定地说,这里就是先后被省、市、县授予“山西省优秀民营企业”“山西省百强民营企业”“环保治理先进企业”荣誉的临汾万鑫达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位于襄汾经济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占地2000余亩,固定资产70亿元、年总产值100亿元,是一家累积纳税近30亿元的规模化企业。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临汾万鑫达焦化集团投入资金16亿多元,实施了数十项环保技术改造,工业废气、废水和固废实现了彻底治理,主要污染治理达到了超低排放,在经济发展和环保治理上实现了双赢。
A、环境发展似“舟水”
在万鑫达焦化厂区,几根高耸的烟囱非常夺目,蓝天白云、海岛椰树、田野房屋跃然眼前。厂区内花团锦簇,眼前种种画面都勾勒出一幅重工业后现代风。万鑫达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孔令师指着厂区的一角说:“我们公司的年轻人都来这里拍工业风的婚纱照,看到他们拍摄出来的效果感觉很新潮,也很有个性。”
环境如水,发展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短短几句话,掷地有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舟水关系”。
多年来,万鑫达焦化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投身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逐步走出一条在发展中加强节能降耗、在节能降耗中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公司对环保治理始终秉承“点滴做起,清洁生产,保护蓝天碧水”的理念,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环保的工作宗旨,正视问题,狠下决心,不惜血本,加大投入,对形成污染的落后工艺和设备一一排查,进行了整体的升级改造和综合治理。
为进一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万鑫达焦化集团完成了料场封闭、焦化综合废水处理、烟气脱硫脱硝、白色烟羽治理、装煤出焦消烟除尘、化产VOCs尾气治理、焦炉封闭、干熄焦及余热发电等环保工程,建设了生态环境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
2020年,建设了焦炉空间封闭烟尘优化项目,对焦炉机侧、焦侧残余的无组织废气进行收集、治理,做到应收尽收。随着万鑫达焦化集团污染治理水平和环保管控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各项污染物能够稳定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
与此同时,万鑫达焦化集团不断加大厂区及周边的环境治理,投入了数千万元绿化环境、修路铺砖硬化道路、画墙写字美化厂区、洗扫洒水净化路面,按照3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环境改造,建设了一座鸟语花香的园林式旅游工厂。
B、水至清者好“活”鱼
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目前,万鑫达焦化集团经深度治理的水源已达到了直排标准,并全部用于厂内循环水补水、锅炉、生活用水等各方面,真正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走进万鑫达焦化集团的废水深度处理车间,环顾四周后,立刻被眼前两只大鱼缸吸引了注意力。这一缸清澈透明的水,里面的金鱼游来游去,放置在这里有何用意呢?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这鱼缸里的水还真不一般,孔令师为记者解开了这一疑惑。鱼缸前方有一个展示台,6瓶水样一字排开,颜色由黑变浅,直至透明。它们依次为蒸氨废水、二沉出水、生物流化床出水、超虑出水、反渗透出水、纯水。厂内的水处理主要分为“生化预处理+生化处理”和“中水处理”两大部分。生化部分采用AO工艺,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达标后进入中水系统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达到直排要求。鱼缸内的金鱼用的就是经中水处理车间治理的水源来养殖的,自2018年至今,它们在鱼缸内游来游去,非常的活泼、健康。
万鑫达焦化集团为紧跟国家环保生态建设的步伐,厂内的环保治理设备已进行多次技术升级改造。中水处理车间采用国际先进的水处理技术,经过升级后,已经实现了设备自动化运行,达成总量全处理,每个班次只需要2人,就可对中水治理流程进行全面操控,使中水处理更加稳定、安全和便捷。目前,该集团3个场区的废水都会被输送到这里进行深度处理,经中水车间深度治理过的水源均已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排放标准GB1617-2012》表三要求的直接排放标准。此外,该集团还将其回水全部用于焦化循环补水,每年可节约用水110万吨,做到了污水零排放、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在厂区一隅的污水处理中心,3.7米深的熄焦废水综合反应池一个连着一个,池子周围布满了管道。孔令师介绍说:“这些颜色发黑的熄焦废水经过初沉池、反应池、终沉池逐步降解水中的有机物、硫化物,再进入深度处理车间,处理后再送回熄焦池进行利用。”
“环保、安全在先,产量、效益在后。”这种观念已经渗透到万鑫达焦化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在孔令师看来,这些年万鑫达在环保治理上花的心思最多、下的功夫最大,年年都有新变化。
C、智囊团队来“点睛”
利用严厉政策倒逼企业,企业才能重视环保。这样的“环保印象”,早已深入人心。万鑫达焦化集团也有过“被动”的过往,但曾经的经历让企业认清:倒逼不如主动。那么如何能做到不光纸上谈兵,而要真正实现蓝天白云呢?
为了进一步促进绿色发展,实现产业升级转型,万鑫达焦化集团聘请了7位焦化行业技术专家组建了“智囊团”,他们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加大技术支持力度,为企业相关环保设施提标改造升级出谋划策。
“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把科学治污放在第一位。”专家学者们进驻万鑫达把脉会诊、建言献策,小到垃圾堆放,大到生产工艺,形成全面、系统、科学的污染治理体系,坚决打赢生态环境攻坚战,闯出临汾的环保品牌。
办公楼一层大厅内的沙盘上,记者看到了几座“白色巨型帐篷”,孔令师告诉记者:“这是不需要任何框架结构与梁柱支撑的‘气膜式封闭煤场’,目前在厂区内共有3座。”
近几年,气膜体育场正值火热,怎么也想不到它竟然可以用到焦煤企业中,简直是不可思议。为了一探膜内究竟,记者开始“全副武装”——严实口罩,戴好帽子。随着工作人员走进这个“白色巨型帐篷”,帐篷的入口是“潜水艇”式设计,一道门关闭后,另一道门才会开启,从而形成了一个闭环。
进入第二道门,里面的情景让人吃惊:完全密闭的料场,不远处两台装料机还在工作,但是感觉不到一丝粉尘的存在。
“2017年,在临汾市焦化企业生态环境深度治理中,万鑫达焦化集团大胆采用了国内先进的膜式充气结构对3个煤场进行了封闭,是目前全国冶金和化工行业的第一座气膜结构全封闭的煤场。”孔令师向记者介绍,“在这之前,煤炭储存采用的是加装挡风抑尘墙的露天存放方式,这种存放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遇到刮风下雨,到处都是煤灰和煤泥。”
此时,记者注意到,煤场内有几台辅助降尘设备喷出细细的水雾,而几台雾炮却不动声色。孔令师还向记者介绍道,“煤场内部装配了很多智控探头,配备了完善的瓦斯、粉尘检测、排放系统和消防系统,任何指标超标,这些保护设备都会自动启动,形成了一道安全可靠的保护屏障。所以,在厂区内是看不到煤灰、煤泥的。”
为实现碳减排,万鑫达焦化集团率先采购了中国制造的博雷顿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纯电装载机,淘汰之前使用的燃油、燃气装载机。并在8月份,将厂区内所有装载机全部实现电动化替换,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园区内所有装载机全部电动化的焦化企业。
“我们做过计算,同等工效下电动50型装载机与柴油50型装载机相比,每台每小时可节约标准煤17公斤左右,全年可节约82吨标准煤左右,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0吨~160吨……”孔令师一边指着远处正在工作的电装载机,一边给记者算着环保账,“这项举措从源头上解决了二氧化碳、颗粒物排放问题,减少PM10、PM2.5的产生,同时降低噪声危害,降低运行成本,大概两三年,这项投资就可以挣回来。”
D、智控时代“我”先行
在厂区核心位置的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内,一张大屏跃然眼前,从大屏不断闪出的画面和数据,可以看到万鑫达焦化集团在环保治理上的点点滴滴。如果说,之前的走访引入脑海的记忆是碎片化的,而此刻你站在一体化智能管控中心大屏前,看到的就是全局,深刻感受到环保治理在万鑫达焦化集团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首先车辆在进入厂区前,门禁系统会根据车辆进行登记查询、智能识别,这样可以拦截“国六”以下车辆的入场。车辆进入厂区之后,安装在道路两侧的车辆限速系统和扬尘检测仪开始工作。车辆限速系统的安装是为了防止进厂的车辆因车速过快而导致道路扬尘升高的情况。其次,当扬尘检测仪监测到道路上的粉尘浓度达到每立方米0.7毫克时,扬尘检测仪就会向一体化平台报警,一体化平台就会自动推送短信,环保区域负责人和道路清扫车进行清洁工作。还有,平台可以看到道路清扫车工作的实时画面和清扫轨迹,这样可以全面掌握道路的清洁情况。车辆出厂时有过磅系统智能识别抓拍,从而判断车辆是否经苫盖和清洗,只有在清洗苫盖合格后才能出厂,一进一出环境治理形成一个闭环。厂内的粉尘治理则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治理实现的。这套系统最强大部分,在于它可以根据每个监测点位的历史数据,预测出下一次粉尘超标时间和点位,从而指导集团制定出环保治理工作计划。料棚内的粉尘治理,料棚内粉尘浓度警戒位指数设定为1.5毫克/立方米,还可通过智能联动治理粉尘。
智能联动治理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粉尘联动治理,当企业的粉尘检测仪监测到的数值达到警戒位水平1.5毫克/立方米,雾炮机就会自动开启降尘工作。第二种视觉联动粉尘治理,它主要是针对料棚内移动车辆的粉尘治理,通过搭建的AI视觉设备对摄像头画面进行分析,当粉尘浓度达到警戒位水平1.5毫克/立方米,一体化平台就会自动开启离作业点最近的雾炮机进行降尘工作。第三种是工作计划联动粉尘治理,它是通过专家预设的工作时间,在设定的时间内,雾炮机就会自动开启降尘工作,这样就可以使粉尘治理工作做到全天候不间断。全覆盖监控、智能化识别,大数据分析、精细化治理,使企业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及时分析。
“一体化智能管控中心”是厂内治理环保工作的核心部分。这套系统是由国防科技大学设计,通过信息化集成,实现环保治理的现代化、经济化和智能化。“在厂内的3D实测图上,绿色光点就是厂区的监控点位,每个点位打开后都有我们道路的环境监测数据和实时画面。这套设备由监测、检测和治理设备123套构成,它可以实时采集厂内的空气质量指数,传回一体化智能平台。同时厂内的监测点位又将整个厂区,按照环境重点控制划分成为16个网格状进行管控……”一位工作人员指着屏幕解释说。
E、勇担重任“赴”新程
“在加强环保治理上,企业责无旁贷,一定坚定不移地将生态环境治理引向深入,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万鑫达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许贤德说。
为改善焦炉和周边环境质量,万鑫达焦化集团对焦炉两侧大空间环境进行了封闭,6座焦炉总封闭面积36000平方米。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燃煤电厂、焦化、钢铁行业的烟气在排放前大都进行了湿法脱硫,温度降至45℃~55℃,此时的烟气通常是饱和湿烟气,烟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凝胶粉尘、微尘等。如果烟气从湿法脱硫后直接排出,进入温度较低的环境空气中,烟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形成湿烟羽,如此就会形成污染。
2018年,万鑫达将湿法脱硫改造为干法脱硫,完成烟羽脱白治理,开工建设干熄焦及余热发电项目,利用余热向周边71万平方米的农村居民提供冬季取暖,减少了农村散煤对大气的污染。
环保治理设施不仅要能“建好”,更重要的是“用好”。围绕这一终旨,万鑫达焦化集团还建成了20万吨甲醇项目,并利用甲醇项目的驰放气,通过压缩、提氢、合成、冷冻生产液态氨,年产6万吨。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气、废水和固废产生,不仅延伸了煤化工产业链,还稳定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十四五”期间,万鑫达焦化集团将进一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按照2020年12月在山西省工信厅备案的焦化升级改造内容,投入20多亿元,建设168万吨/年炭化室6.78米的大型焦化项目。该项目将采用国内、国际环保一流的炉型、设备、工艺、技术路线,从源头上实现国内最低的排放标准,达到“绿色、高端、智能、集聚”的发展目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一个焦化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走向成熟的标志。如今的万鑫达焦化集团在创优环境方面已不再是以“尽义务”为主的纯付出,而是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的一种先进管理模式。未来,万鑫达将继续承载着“华夏第一都”深厚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血脉,在打造全国一流焦化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中再展宏图,再创佳绩。
新时代,新征程。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中,奋进者的足音永远铿锵有力。
责任编辑:樊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