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新闻网 > e周刊 > 生态山西周刊 > 正文

老矿井蹚出绿色发展新路子——兰花集团莒山煤矿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2021-08-20 15:11 生态山西 来虹 尹军杰 范学峰

习近平总书记不到三年时间两次视察山西,每次都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勉励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为山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就是要把准一个“路”字,坚持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之路;就是要抢抓一个“先”字,下好创新发展“先手棋”,为企业未来发展赢得战略先机;就是要突出一个“蹚”字,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蹚出一条新路子。兰花集团莒山煤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以技术创新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以敢为人先、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不负韶华、只争朝夕,为企业“绿色重生”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 创新性地开展“刀柱式老采区遗留煤体长壁综采回收”技术,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复采技术管理体系,为全国相似条件下矿井开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 用绿色膏体填充技术解决开采塌陷问题,优化了3#和9#煤层联合开采,实现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举。

● 守住绿水青山,还要体现矿山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兰花集团莒山煤矿开启了绿色矿山建设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兰花集团莒山煤矿位于全省知名工业重镇巴公镇腹地,系1958年建矿的“老字号”煤矿企业。矿井现证载生产能力核定为90万吨/年,批准开采了3#~15#煤层,现采3#煤层,同时建设9#、15#煤层,井田面积9.016km2,属低瓦斯矿井。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已成。企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近年来,兰花集团莒山煤矿党委在推进企业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之路,坚持以“资源有限、创新无限”找出路、谋发展,坚持在“两山”理论的深入实践中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蹚出一条新路来,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企业安全发展的新路径。


党建引领  “红色引擎”激发内生动力


矿党委一班人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发展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铺好绿色发展底色,才有高质量发展成色”的共识,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理念不动摇,提出“环境就是民生、生态就是效益、和谐就是幸福、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及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争做生态建设的参与者、保护者,着力推动企业绿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脱离职工,什么事情都干不了。党建工作要始终紧紧围绕职工,将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做。”该矿党委书记、董事长崔文峰的一席话,道出了企业党建工作的真谛。

“民心”二字成为该矿党建经验的最好注脚。煤矿以环境民生为切入点,以各个不同阶段所开展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坚持不懈不断改善职工的民生。今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该矿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着力解决了事关职工民生的几大项环境问题和生活问题,干部职工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正是因为始终把职工放在心上,从群众的需求出发,最终使得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

聚焦党建引领。矿党委把党组织建得强不强、党员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作为检验党建引领实际成效的最终标准。全矿党员干部率先垂范,通过持续不断的理论学习,倡导大家立足实际见行动,争当“两山”理念的传播者,争做“两山”理念的践行者。

筑牢支部基础。以各党支部为基础,将“两山”理念纳入各支部日常学习教育之中,通过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活动,认真学习“两山”理念;围绕“两山”理念,丰富主题实践。每年春季,以支部为单位积极组织党员参与义务植树、义务清扫垃圾、清洁环境等绿化活动,引导党员用实际行动树牢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理念。

“践行‘两山’理论,矿党委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在‘两山’理论的深入实践中,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抓生态底色不动摇,努力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上下大功夫、做大文章,继续打造安全绿色高效矿井,为推动‘六新’兰花建设贡献坚实力量。”崔文峰的几句话,清晰地明确了企业党建的工作方向。


自主创新  “刮锅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生态矿山建设不只是生态修复和矿山复绿,还要体现矿山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该矿自投产以来,主要开采3#煤层,平均厚度5.84米。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受采煤工艺、采矿设备等因素所限,采用刀柱式采煤法开采了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该范围3#煤层仅间隔性地回收了上部约3米厚的煤炭资源,下部资源被白白的弃滞。

该矿创新性地开展三号煤刀柱式老采区遗留煤体复采技术,高效回收煤炭资源。在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前期试验和技术攻关后,于2001年底,形成理论研究成果,确立了刀柱下残留煤层长壁复采方案。2005年4~6月,利用新技术在复采—采区首采F101工作面对残留煤层进行回采。F101工作面的顺利回采,成功验证了这一复采技术的可行性,为煤矿持续地进行3#煤弃滞资源复采回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在复采回收过程中,该矿克服了恶劣的井下地质条件、捉襟见肘的资金状况和严重匮缺的技术力量等困难,成功攻克了3#煤刀柱复采跨隔离煤柱布置工作面等技术难题,攻克了顶板管理、安全管理、地质环境等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实践、完善,经过反复的“观测—研究—实践,再观测—再研究—再实践”,逐渐形成了“刀柱式老采区遗留煤体长壁综采回收”技术,逐步形成了独具莒山特色的复采技术管理体系。形成了完善的复采工作面布置理论;为复采综采工作面设备配套提供了实践经验;形成了集中应力区控制技术体系;通过复采工作面的优化布置,实现了安全高效生产;健全了复采回收通风瓦斯管理技术;完善了复采巷道支护技术体系。以这一技术管理体系为支撑,成功对复一采区、复二采区、复三采区进行复采。

截至今年7月,该矿共成功开采三个复采采区36个复采工作面,共计安全生产原煤388.1万吨,资源回收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85%以上,新增产值19.4亿元,延长3#煤服务年限16年。“刀柱式老采区遗留煤体长壁综采回收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全国相似条件下矿井开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形成了可复制的“莒山复采”模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还以《煤矿“刮锅底”偿还资源债》为题,报道了莒山煤矿的技术创新情况。

以遗留煤体长壁综采回收技术为先导,兰花集团莒山煤矿技术创新工作得到了提高和加强,走出了一条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


资源接续  “先手棋”下出绿色发展加速度


对于已经有了60余年发展历史的老矿井来说,残留煤层复采是莒山实现“绿色重生”迈出的率先一脚,资源接续就成了其“绿色重生”的破题之作。

该矿下组煤水平延深项目自2013年9月取得相关批复手续后正式开工,项目建设在统筹布局、超前规划、攻坚克难中得以井然有序推进。

在项目建设中“加注”绿色发展。2020年,该矿积极响应全省煤炭行业推行绿色开采试点的文件精神,采用智能化绿色充填开采工艺,保留3#煤层生产系统,将3#、9#煤层回采产生的矸石充填至9#煤回采采空区,实现3#与9#煤层的联合开采。截至目前,已完成了矿建工程及井下辅助系统布置,工作面三机配套设备的供货周期也已确定,有望年底进入联合试运转。3#与9#煤层联合开采后,矿井不仅可以达到核定产能,解决了单层开采9#薄煤层无法达产的问题,还可以将回采过程中产生的矸石充填至老空区,解决了地面矸山治理的问题,从而真正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

以智能化开采“提速”绿色发展。围绕“十四五”期间全省煤矿智能化建设总体目标,该矿在9#煤层充填综采工作面布置智能化控制系统。目前已完成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技术协议、合同的签订,正在筹备相关设备设施配套及安装前的准备工作,预计今年12月底完成首采面智能化控制系统布置、井下主要硐室无人值守和联合试运转等工作。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投运,在提高采煤工艺机械化程度同时,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数量,实现煤矿开采“少人化、无人化、安全高效”的开采目标。

用绿色膏体充填技术“诠释绿色发展”。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地面塌陷问题较为常见。绿色膏体充填技术可以很好地调整生态环境与煤炭资源开发的关系,推进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矿9#煤层设计本着“安全高效、稳定可靠、节俭和谐”的设计理念,以建设绿色生态和谐矿山为目标,主要消化3#、9#煤层产生的矸石,通过专用充填支架实现架前开采,架后充填同时进行,以高强度充填体支撑顶板,降低采场地应力和巷道支护成本,控制地表沉陷,减少矸石外排治理,做到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统筹兼顾,促进安全有保障、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综合效益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绿色膏体充填技术的运用,成为莒山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莒山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招。

实施膏体充填开采后,煤矿9#煤设计区域合计压覆资源储量约997万吨,依据2020年度平均煤炭价格570元/吨计算,可多创造产值56.8亿元。煤矿综合成本325元/吨,增加充填开采成本44.1元/吨,按照年充填产量40万吨计算,年利润可实现8036万元。不仅增加了产值,同时也节省了地面建筑物的搬迁安置费用、矸石处理费用,以及采空区塌陷治理费用等。有效缓减了采掘接替紧张的矛盾,减小了对顶板的扰动,减小了冲击地压的危害性。解放了煤矿“三下”压煤资源,有效保护了充填开采范围内地下水资源和地面土地资源免遭采动破坏,并且使用矸石作为充填主要原料,实现了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每年可以消耗矸石等固体废弃物22余万t/a,经济效益、安全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同步保障提升。


统筹发展  “底线思维”确保生态建设先行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该矿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艺与设备,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低碳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的要求,协调推进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0年该矿与第三方签订了煤矸石处置协议,煤矸石直接用车辆拉到第三方排矸场内,做到了全面资源化利用,下一阶段将对自有的排矸场进行封场治理,全部安全处置并复垦绿化,煤矸石覆土绿化率将达到100%。矿井水和生活污水经过一系列提标改造后,实现污水100%处理,同时在废水总排口处安装了污水在线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污染物浓度的排放,2019年与晋城福盛钢铁有限公司签订了供用水协议,废水经过污水处理站处理后,除本矿正常回用以外,全部供晋城福盛钢铁有限公司回收利用,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原煤输送转运采用全封闭式输煤栈桥,各转载点均设有自动洒水装置。全封闭煤场内装有3个雾炮喷洒系统,进出场车辆必须采用密闭运输,在堆场出口处装有2套自动冲洗设施,对进出场车辆进行冲洗,同时在煤场上风和下风的位置安装了颗粒物(扬尘)在线监测系统,防止扬尘污染。

践行“两山”理论,坚持因矿制宜,拓宽生态产业化途径,改善矿区自然与人居环境,矿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按照兰花集团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该矿紧紧围绕“强党建谋全局、凝共识保接替、破瓶颈降成本、防风险维稳定”的工作思路,坚持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之路,坚持以技术创新破解企业的发展难题,坚持在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的实践中拓宽生态产业化途径,60余年的老矿井蹚出一条“绿色重生”的新路子。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煤矿排除万难、砥砺奋进,安全环保平稳运行,原煤产量超额完成,煤炭销售逆势上扬,项目建设全面加速,民生建设持续推进。2021年,该矿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全矿上下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进一步凝聚起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大美莒山的“含绿量”“含金量”不断增加,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绿色重生”的莒山一片生机盎然,自信、坚韧、勤劳、智慧的莒山人,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护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每个人都是“两山”理论的参与者、探索者和践行者。在兰花集团莒山煤矿,一种加注了时代标识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2.JPG

兰花集团莒山煤矿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崔文峰

监控室.jpg

监控室

三机配套.jpg

三机配套

矿井废水处理设备2.JPG

矿井废水处理设备

新换图.jpg

安全长廊

智能化的高压配电柜.JPG

智能化的高压配电柜

楼宇之间绿意浓.JPG

楼宇之间绿意浓

1.JPG

厂区

责任编辑:邵怡焓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