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新闻网 > e周刊 > 生态山西周刊 > 正文

擦亮绿色名片 共筑生态矿山——潞安化工集团阳泉五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行动纪实

2021-08-27 15:23 生态山西 刘振兴

守住了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了金山银山。近年来,潞安化工集团阳泉五矿践行“价值成就你我”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实施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贯彻落实两个“18字要求”,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动摇,安全、高效、节能、绿色作为五矿的本质追求,不仅是环境全方位和生产工作全过程的绿色集成,更体现在职工思想、道德情操的全民提升,如何在“黑色”煤炭与“绿色”发展中找到新路径,五矿人正在一步步给出答案。


生态修复,矸石治理,打造绿色生态“后花园”

阳泉五矿坚持“重塑地貌、再造土体、恢复植被、复耕治理”的原则,对煤矿产生的煤矸石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治理方案,大力开展矸石山生态恢复,积极推进煤矸石填埋造田项目。聂家庄矸石山作为五矿排矸场,总占地面积约105894平方米,堆放约600余万吨的矸石山。该矸石场于2012年开始投入运行,2015年1月结束排放,因废弃时未对矸石山进行相应封场治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覆土流失严重,局部区域出现植被成片死亡,矸石裸露,并出现自燃现象,并且向大气排放大量的CO2、CO等有害气体,排矸道路未硬化,两侧无排水、无绿化,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周边地区的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矸石山治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矸石治理刻不容缓。面对矸石山造成的严重环境影响,原阳煤集团党委高度重视,五矿领导班子积极响应,以高度的责任担当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专家领导组,对聂家庄矸石山生态环境进行专业探讨、深入研究,依据中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战略部署,加快解决以固废堆积治理为主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经过多方论证、科学研判,聂家庄矸石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项目于2018年3月16日开始招投标,先后组织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设计交底,7月17日开始修建临时设施、机械、人员进场,展开了矸石山治理的攻坚战。

生态修复稳步推进。“我们这次修复治理,一改以往传统的做法,这次生态恢复治理采用分层碾压、分层覆盖,要将旧矸石山全部挖开,严格按照2米矸石、0.5米覆土的标准重新压实,再在上面生态修复。煤矸石上有煤的成分,为防止矸石山起火、排放废气等问题,只有覆盖足够厚的土才能隔离它与空气和水的接触避免复燃。”五矿总工程师用专业的角度给出了治理的标准。

据了解,五矿聂家庄矸石山分为一区和二区,通过设置柔性坡底水沟、场外排水沟、竖向排水沟、集水井、管涵、截洪沟排水系统,坡面上的水根据边坡治理后,分别排入柔性坡底水沟、竖向排水沟和场外排水沟,通过管涵和集水井的连接,最终汇入截洪沟内。二区的排水系统主要是平台按田面的方式设围堰,避免了地表径流在地面的集中和流速的增加,减轻地表的水土流失,为杜绝矸石复燃,确保植物成活率提供保障。一区的坡面防治采用削坡、覆土、夯实,对所有坡面按高宽比≤1∶1.5进行整平,分层夯实,中部用马道把坡面分成阶梯式,低温区覆1.5米厚黄土,高温区覆1米厚矸拌土、1米厚黄土。二区的边坡是在平台和现有地形相接处自然放坡,通过对坡面、平台、马道削坡、整平、碾压后表面按标准覆盖黄土,削坡整平后,在顶部平台采用坑穴栽植,坡面采用鱼鳞坑栽植,马道覆土后进行绿化。排水系统、喷洒设施、道路硬化等设施的完善,保持了绿色植物常青常绿形成各种景观图案,往日幽暗阴深、满目荒凉的大山沟,变成了四季常青的“活氧吧”。

如今站在冶西镇聂家庄西侧山坡向下远眺,蓝天白云下,蓝色顶棚的厂房整齐排列,阶梯式布局的植物错落有致,大片常绿油松、花灌乔木郁郁葱葱,形成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绿意盎然的美丽画面。

“此次矸石山治理表面积达137406.5平方米。总投资约2300余万元,曾经的‘火焰山’如今已成为了矿职工及附近村民茶余饭后休闲的‘后花园’。矸石山的有效治理,不仅彻底根治了矸石山常年带来的大气污染,更加改善了周边村民的生活环境,闲暇时间也敢穿上白衬衫在这里走走看看,登高望远了。”分管矿长胡方明边走边欣慰地笑谈。


源头治理,节能减排,打好环保“绿底子”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五矿既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矿山,更要高质量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切实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变成实践。

强化源头治理。要解决环保问题,首先要从源头防治,实现全民共治,为大力实施大气污染源头的防治,集团对具备改造条件的锅炉按新标准进行了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执行新建锅炉房烟气排放限值标准,彻底解决锅炉烟气污染物治理问题。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五矿又根据集团最新的指示精神,制定五矿南翼风井燃煤锅炉及花荷峪风井燃煤锅炉房采用回风源低温热管技术清洁能源改造,新技术的改造无废渣、废液、废气的产生,达到污染物零排放,使区域环境空气污染物大大减少。五矿还加强了其他废气设备的运行管理,严格控制废气排放浓度,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小南庄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装置、选煤厂煤泥烘干设备和各车间除尘器进行日常监测,确保各项废物排放量全部达标排放。

狠抓节能减排。为彻底改变选煤场以往露天堆放、扬尘满天飞的问题,五矿于2017年开始对选煤场进行轻钢结构全封闭改造,存储中煤、末煤和配电煤场地、存储外购煤场地、存储落地精煤场地采用网架结构,存储落地精煤场地采用门式钢架,这四个储煤场封闭总建筑面积达3.42万平方米,最大储煤量约为21万吨,全封闭的升级改造实现了产出煤炭全部煤仓储存,达到了出煤不见煤的“无尘”效果,不仅产量大,而且煤仓储量更大,棚内洒水装置的正常使用,棚外周边卫生的按规定清扫,实现了周边环境更优的良好效应。同时,加强了选煤厂煤泥水闭路循环系统管理,强化煤泥水事故池容量达标要求,保持备用状态,杜绝洗煤废水的外排。加强了雨水收集池和生活废水的管理。加强对矿井水处理站管理,对处理之后的矿井水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每月进行监测,保证处理后的回用水水质达标。

为积极推进大气环境治理工作,该公司还购置了大功率的洒水车、吸尘车、清扫车,并将环保责任区扩大至矿区外周边,严格实施不定时、全覆盖洒水除尘工作,坚决做到车不合格不上路、车不清洗不上路、车不苫盖不上路,以确保控尘、降尘落到实处。

该矿为防止危险废物的污染,按照相关要求,加强了对废机油、废油桶等危险废物的管理,完善了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处置措施、报表、台账,对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等环节的规范管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矿人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环保理念已渗透至井上井下生产全过程,植根于每位干部职工生产生活甚至思想政治工作的全环节,实现了由外在到内“绿”的生态保护。“绿色生态发展就是我们的生命线,这几年我们走绿色矿井发展之路,付出了不少心血,投入了不少金钱,也走了不少弯路,一路走来生态建设给我们全体职工带来的‘红利’是无价的、可观的、长远的,我觉得真值!”五矿矿长王睿道出了肺腑之言。

如今,漫步在厂区,无论是在办公生活区还是产煤生产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绿色生态串起来的悠扬音符,聆听到的是绿色、安全、高效的美妙旋律。阳泉五矿既是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又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安全、高效、绿色、环保、智能的新型矿井正在伴随新时代的步伐阔步向前!

微信图片_2021081312565911.jpg

    五矿生产技术部部长宋乃鹏(右)在矿井水处理站检查工作

微信图片_202108131256599.jpg

选煤厂轮胎冲洗装置

微信图片_202108131256597.jpg

    宋乃鹏部长(右)在北翼矸石山现场查看治理情况

责任编辑:邵怡焓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