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大了的时候,喜欢与母亲一起聊天。母亲是一个善谈的人,对生活有许多自己的见解,而且记忆力非常好。比如哪一年葡萄丰产,哪一年雨水丰足,或者哪一年发了山洪,把后村里的猪卷走了,哪一年遭了旱灾,粮食大面积减产,物价上涨,上涨到1斤葱多少钱,1斤芝麻多少钱。
在土地上侍弄多年,后来离开了乡下,来到城市生活,母亲一如既往关注农事,关注节气和天气预报,然后分析来年土壤的墒情,以前她是一个科技种田的能手,尽管后来不种地了,但保留了一个农民对农事热爱的本色。
她喜欢去农贸市场,喜欢了解各种农作物的价格和品种,每有新的发现,她便会在电话中告诉我们。有时候遇到品相好、价格合适的食材,她会多买一些,然后打电话让我们去拿,不种地之后,她会在农贸市场批发萝卜和土豆,就像她以前自己种地一样,在菜窖里冬储许多菜,供我们吃。
从她那里,我们总能听到新鲜的见闻。老年人乘坐公交车不用花钱,她散步去市场,买上菜之后坐公交车回来。有时候不需要买什么,她也会去菜市场看看,看看肉的价格、问问鱼的价格,我经常听到她挂在嘴边的一句感叹,她说现在社会就是好啊,菜市场要什么有什么,都非常新鲜,价钱也不贵,有时候遇到便宜的蔬菜,她便会感叹农民不容易,她的观念里,种菜吃总比买菜吃便宜,但这时候,她便会说买菜比种菜还便宜。
这时候她在城市里生活已有10多年,对于城市生活的繁华和便捷,她已经有了深切的了解。生活在城市之后,她的另一种爱好滋长了,她开始在阳台上养花,秋海棠、仙人掌、倒挂金钟、龟背竹、鸭掌、君子兰、梨花木、日日开,长势非常好。对植物的热爱让她的生活充满别样的乐趣,她会把油烟机清洗的废油加入比例适量的水,浇在花盆里,是一种很好的肥料;父亲烟灰缸里的烟灰,也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又能驱蚊虫,还能给花治病,她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能手。
3月,大部分花到了花期,我们便能在阳台上观赏到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花,她非常高兴地给我们讲每盆花的来历,并主动给我们培育我们喜欢的花,对这些花的生长特性和喜好,她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了许多心得,什么花爱水,什么花爱旱,什么花喜欢阳光,什么花花期长,她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养花之外,她会在下午练练毛笔字,她喜欢练《三字经》的内容,并把她喜欢的内容讲给我们听,借着书写《三字经》的间隙,她曾经自己编了一首辞旧迎新的十字歌:辞鼠年迎牛年欢天喜地,牛力大出大力耕耘翻地,翻出金翻出银造福人类,人勤劳牛吃苦耕耘不息,凭勤劳创造出财富经济,国家富民族强改天换地,好生活处处是山珍美味,想要啥来个啥顺丰快递,好生活要珍惜勤俭牢记,赞牛年咱共享大吉大利。这十字歌她编好后发到了我们家庭群里,不仅是给我们的美好祝愿,而且也有她对我们的鞭策。
我曾经对她的这首十字歌仔细研读了几遍,这十字歌不仅抒发了美好的祝愿,而且还紧跟着时代的步伐,看到她把顺丰快递都写进去了,我不禁会意地笑了,弟弟在外地工作,会把当地的特产用快递寄回来,我们也曾在电商买了一些外地的特产,直接让母亲收,所以她参与进了这样的生活,并把这种生活的便捷抒发了出来。
她一生辛勤侍弄土地,凭借着自己的勤劳让生活越来越富裕,凭借着勤劳供孩子们一个个学校毕业,用知识改变了命运,母亲说地是刮金板,她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我们家养过牛,所以她对牛这种动物也怀有深厚的感情。经历了不平常的鼠年,牛年到来之际,她表现出一种掩饰不住的欣喜,为抒发这种情感,写了这首意味深刻但读来朴素的类似我们老家秧歌的诗,用毛笔写在了纸上,然后拍下来,发给我们。
母亲的生活丰富多彩,有时候会去附近的小公园里散散步,在公园里的小桌旁打打牌,晚上会坐在电视机旁,看戏剧频道的节目,她喜欢看《打金枝》《包拯断案》《秦香连告状》《穆桂英挂帅》,看得津津有味。对于这种闲适而幸福的老年生活,她经常会像父亲一样发表她的感慨,她说她们这个年龄的人和她的感受一样,都觉得现在生活太好了,不仅是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
他们是经历过艰苦生活的一代人,回想起过去的岁月,母亲感慨良多,那时候缺吃少穿,外公和外婆成家的时候,没有住的地方,租住在地主家的一眼窑洞里,直到母亲成家,他们还是一直租房住。母亲成家后,父亲在煤矿工作,母亲攒了9元钱,帮外公外婆买下了一眼半山腰的窑洞,那是1967年,外公和外婆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一大家人搬到那眼一丈二的窑洞里,尽管没有什么家具,只有几只放粮食的黑瓮,但全家人都高兴得要跳起来了。
母亲对住房有很深的感慨,我们小时候住在山上的窑洞里,出行要爬一段山路,挑水、秋收,自是很辛苦。1979年,父母花420元钱买了山下一个大合院里的两眼窑洞。那时候420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东挪西借好,写地契的时候,一次性交给房主家,随后我们从山上搬到了山下,那是改革开放之初,土地刚刚承包到户。搬新家后我们的生活较之前便捷多了,去井边挑水能省一半的路程,去地里秋收不用背着庄稼上山了,这种改变让我们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快乐。
说起这些往事,母亲能回想起许多细节,当时和谁借了多少钱,那钱后来什么时候还的,怎么攒的,还钱时的喜悦和感激,让我们也感受到了一种温热的过往,回想这些往事的时候,通常是周六或者周日,我们一起坐在茶几旁,边聊天边喝茶。我们坐在宽大的客厅里,背倚着沙发,共同回想那个一起走过的岁月,这种回想激发我们一种共同的情愫,这是一个我们从来没有奢望过的盛世,它来了。
责任编辑:邵怡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