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就爱上了读书。也许是天性使然,也许是环境的影响,从儿时起,读书就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曾几何时,我梦想能坐拥书城,与书相依相伴到永远。虽然有人说我有点书呆子,有些迂腐,可我依然无怨无悔地爱着读书,不忘初心,不改初衷,依然如痴如醉地在书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不断汲取着所需要的养分,可以说是乐此不疲。
小时候我最喜欢看连环画,那种懵懂无知的好奇心和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当时的心情真是无法形容,也永远无法再现。记得一个暑假在姥姥家住,和一个小伙伴去赶会,我们一人买了一本书。我买的是《秋瑾》,认认真真地读了几遍,很被主人公那种为了革命勇于牺牲的精神所感动。每放暑假,我就去姑姑家住。在那里,我读了很多小人书,其中有一本叫《红小兵》的,不仅充满了童趣,而且特别催人奋进,读了以后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感到世界和未来是那样美好。还有一本《小狒狒历险记》,现在想起来,那份童趣宛如昨日。
小学三年级,我和同学们在教室里一起阅读《杨家岭的早晨》和《小荷》。高中时,通读了同桌家里的繁体版《唐诗三百首》。每首诗当时基本记住了,可以说是滚瓜烂熟。直到现在,时隔多年,没怎么接触《唐诗三百首》,看到其中的诗词,虽然大部分已经不能背诵,可仍有一种似曾相识的老朋友的感觉。还看过《宋词字帖》《唐诗宋词鉴赏词典》、梁实秋老先生的《雅舍小品》、鲁迅的《呐喊》《彷徨》《狂人日记》等。
后来又杂七杂八地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天工开物》等,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杂志类读物最常看《读者》,里面很多文章文笔清新自然,细腻感人,还增知启智,引人深思,让我受益匪浅。
大学阶段,读了《白鹿原》《创业史》《最后一个匈奴》《冬天里的春天》,以及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著作。外国名著方面,读过《简·爱》《茶花女》《牛虻》《老人与海》《巴黎圣母院》《汤姆叔叔的小屋》《死魂灵》《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经典之作。当时最喜欢的,还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其所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芒,至今记忆犹新。
工作以后,我又陆陆续续读了《爱的教育》,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等的一些教育名著,为自己的工作增添智慧。去年,我又买了十几本书,有《聊斋志异》《心理学一本通》《红楼梦》《国富论》《普通经济学原理》等。犹记,高三时被同学的《红楼梦》吸引,借着读了几回,大学时又借姨父的读了。现在有了些人生经历,才品到了其中的一些滋味。
现在最快乐的时光,是给儿子读睡前故事,看着他那好奇和求知的眼神,我的心中满是幸福和满足。
责任编辑:邵怡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