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舍近求远”,在家门口就可以有一所优质公办学校,这是许多家长和孩子的心愿。近年来,太原市晋源区立足“城小乡大”区情实际,针对学校少、散、乱、发展不平衡等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在助推教育均衡、缩小发展差距方面“补短板”,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方面“做加法”,通过成立九大教育集团,打好集团化办学“组合拳”。
如今,晋源区集团化办学把名师、名校“送”到群众家门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特色、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全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改革创新,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据了解,九大教育集团分别是晋源区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验二小教育集团、实验三小教育集团、实验四小教育集团、实验五小教育集团、实验六小教育集团、实验八小教育集团、姚村中学教育集团。教育集团依托区域名校和引进名校,采取“优质学校+潜力学校”的“1+X”组建方式,即每个集团由1所优质学校牵头,若干所潜力学校参与组建。
在均衡中实现优质,让优质变得更均衡。晋源区全面推动教育集团办学改革,强调集团总校与分校的一体化考核,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实现教育集团化规范运行。集团化办学以以“优”带“潜”、统一模式、共同发展、特色发展为原则。通过集团化办学,晋源区可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逐步缩小基础教育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机制先行,提高办学管理水平
办学改革,机制先行。2020年9月全区各教育集团成立理事会,制定集团章程,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抓管理、提质量、促均衡”为突破口,建立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成立集团教研中心、学科指导小组,通过钉钉直播、专家进课堂、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师傅教师下校指导、内部轮岗等形式,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020年10月九个教育集团举行了集团挂牌仪式,并围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质并举、以质为本”的总体思路,不断拓展办学视野,盘活牵头学校资源,努力提高全区办学管理水平。
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集团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晋源区“三年引进十所优质教育资源”重大战略。目前,晋源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取得明显成效,已先后有太原市第三实验小学、青年路小学、太原市第五实验小学、成成中学、太原第二外国语学校等落地办学,山大附中、太原市第二实验小学、山西省实验小学、山大附小、太原市实验小学等学校正加快手续办理与建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晋源区以集团化办学为出发点,在学校与学校之间“做加法”,促进了学校教育资源共建共管共享。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多次邀请迎泽区教研室为集团校教师作各学科教材培训、学科素养专题培训;实验四小教育集团线上+线下相结合,实行五校联动、五科互动,通过18次“1+1+专家点评”,逐步实现讲课教师与听课教师“双向成长”;姚村中学教育集团建立“同课同构”和“同课异构”课例研讨活动机制,狠抓校本教研;晋源区实验中学晋祠校区引入区实验中学优秀的教育管理团队,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晋源区实验中学在今年7月引进太原北辰双语学校的师资和管理团队,借助其成熟的实操经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共建。
学生受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开展教育集团化办学,归根结底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作为家长,都想让孩子进入一所好的学校就读。”晋源区实验中学学生家长李先生说,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少家长斥巨资买房租房,而如今走出家门就有名校、名师,何必要往外面跑?
“集团化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科学组建教育空间布局和资源特点,以名校为龙头,通过引进优质的教学团队,让学生们能享受到来自别的学校的精品课,收获了优质师资的不同教育体验。”晋源区实验中学高中部教学副校长王永青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对此,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晋源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局长闫俊文深有感触:“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兼顾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教育。只有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才能有效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下一步,九个教育集团将立足实际,从办学理念、校园文化、课程改革等方面分析定位,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一校一品”格局。同时,晋源区将不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牵头农村学校组建教育集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转变。
责任编辑: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