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新闻网 > e周刊 > 文明校园周刊 > 正文

经历代传奇小说夸张、渲染及戏曲演绎 状元游街成掌故

2021-09-03 10:48 文明校园 王爱鱼

a6ffa220cf531e71f9ce69cb6631dcba.jpg

  笔者所见《状元游街》年画藏品,是清光绪年间印制的一张年画。画面中前头两个兵丁身扛“状元及第”“连中三元”旗子,鸣锣开道,一人骑马手持马鞭在前开路,状元公身穿红袍、帽插宫花,骑着高头骏马紧随其后,显得风光得意。后面紧跟着身穿绿袍、帽插宫花的榜眼,一个侍从手执写有“登科”二字的团扇,还有两个侍从手执皇帝赏赐的伞扇,簇拥着状元骑马游街。行进至状元坊前,天上还有点状元的魁星导引。画面榜题:“为人尽心把书念,五经四书念完全,开考得中是状元。”

  状元,是随着科举制的发展而出现,在古代考试中代表着至高的荣耀。科举制度中的进士科,滥觞于隋代,至唐代,则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时,应进士科考试者,不论是中央一级学校的生徒,还是地方的乡贡,都必须“投状”。即本人打报告申请。状,是古代文体的一种,指向上级陈述意见或事实的文书。如:奏状、诉状、供状等。“投状”的人较多,因称居首者为“状头”。后来也把应进士试又名列前茅者称为“状头”。唐代诗人卢储《催妆》诗曰:“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大约因为“状头”与“撞头”谐音,闻之不雅,故而改称为“状元”。不过,唐代的状元并非专指第一名进士。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科举考试已形成了由皇帝最后裁决的殿试考试,然后排出名次,由皇帝钦点状元、榜眼、探花。自此之后,称进士及第第一人为状元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几乎历朝都有关于状元的记载。

  唐代进士及第,享有很高的荣誉,时人称之为“登龙门”,称进士榜为“龙虎榜”。登第者自然志得意满。与此同时,朝廷也有很多赏赐,除上述之杏园宴外,还有雁塔题名、曲江大会等活动。其中,新进士们的曲江大会场面尤其热烈,有时皇帝还会亲登紫云楼垂帘观看,达官贵人们也往往在这一天赴会挑选女婿。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蔡齐状元及第,真宗见他“堂堂英伟,进退有法”,非常高兴,下诏规定:凡状元及第者出行亮相,须配给金吾卫士专职清道,还要给“两对引喝传呼”,可见他对状元的重视程度。正因为有皇帝的倡导与诏令,“状元游街”从此成为定规。

  宋代的状元游街,场面十分热闹。“每殿试传胪第一,则公卿以下无不耸观,虽至尊亦注视焉。自崇政殿出东华门,传呼甚宠。观者拥塞通衢,人肩相摩不可过,至有登屋下瞰者。”(参见王道成《科举史话》引田况《儒林公议》)“状元游街”历来是上佳的文艺题材之一,经历代传奇小说的夸张、渲染,特别是戏曲舞台的搬演,其场面、情景更深入人心,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掌故。

责任编辑:邵怡焓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