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升级改造,钟楼街于9月19日正式开街运营。这条繁华的商业街,曾经商贾云集,林立着众多知名老字号,承载着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太原市青年收藏家、马文蔚纪念馆馆长史志刚,收藏有百余件(套)钟楼街实物,几乎涵盖了现有的老字号,如带有钟楼图案的徽章、大宁堂的瓶装藏红花、清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房产地契、大中市古玩店的执照、亨得利的发票和广告、太原第一家照相馆摹真照相馆的玻璃底片和价目表、书业诚创始人渠仁甫奖给学生的墨盒……这些钟楼街的代表性藏品,钩沉出这条老街的悠久历史。
带有钟楼图案的徽章
藏品中,一件民国时期的徽章殊为难得。这枚徽章带有钟楼图案,铜质,施珐琅釉,红绿相间,外圈铸“太原信托贸易劳动合作社”铭。徽章中的钟楼为三层,与史料记载中的钟楼建筑形制相同;铭文中的太原信托贸易劳动合作社,系民国时期金融机构成立的一个合作组织。徽章有较为严重的磨损痕迹,说明使用期限比较长。
据文献记载,太原钟楼始建于明代,高五丈,重檐宏甍,椽拱飞扬,十字结顶。楼阁中悬巨钟一口,高达丈余,重数千斤。每逢清晨报时,声音可达方圆十余里外,与鼓楼大鼓日暮时发出的鼓声互为珠璧,是太原城内居民的计时依据。明代后期,钟楼在傅山祖父傅霖的倡导下集资重修。后因年久失修,20世纪30年代拆除。
带有钟楼图案的徽章
大中市场的房产证
大中市场是钟楼街上最早的商业市场,店铺云集,商品丰富,因地处钟楼街繁华闹市,成为旧时太原人购物的首选。
据载,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建寿宁寺,明永乐八年(1410)寺内新建钟楼,僧侣每日按时打钟,声闻四达,人们便将这座寺庙称为“打钟寺”或“大钟寺”。至清代,寺庙佛事不振,日见萧条,但商业却快速发展,清道光《阳曲县志》载:“寺内及东西街,货列五都,商贾云集,踞街巷之胜。”1911年,乱兵将商铺抢劫一空,并放火焚毁,寺庙只留佛殿一座。
1913年,阳曲商人刘占元集股投资,在大钟寺废墟上重建楼房,辟为市场,名为“大中市”。大中市楼下西边以古玩业为主,较大的有晋宝斋、翠恒豫等,及中小古玩店共20余户,成为当时太原最繁华的大市场。岁月更迭,大中市一度繁华,享有“太原王府井”之美誉。
史志刚手中保存着一套珍贵的大中市文物——乾隆年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房产地契资料,其中一张是1952年大中市场的房产证,此外还有一整套大中市古玩店的营业执照,这些,都是代表性的钟楼街珍贵藏品。
开明照相馆公私合营留影
开明照相馆的前身是光明照相馆,创建于1921年。民国时期,开明照相馆生意十分兴隆,每日顾客络绎不绝,当时官府团体照相都由开明照相馆独家包办。至1925年,太原市共有美丽兴、野春、华昌、光明、华美、博芳、同春、真光8家照相馆。1930年,平定人刘启亭、汾阳人芦石青各投资1000银元,接手光明照相馆,将其更名为“开明”。
在开明照相馆的发展历程中,历经多次改革,其中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公私合营。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一种形式,始于1954年9月。史志刚收藏的一张1956年开明照相馆全体职员庆祝公私合营的合影留念照,便印证了那段历史。
书业诚的发票
书业诚是晋商渠晋山(字仁甫)20世纪初在太原建造的书店,因“经商不失诚信”而得名,其前身是乾隆年间山西历史上最大的私人书坊“书业德”。渠仁甫是晋商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虽然身为商人,但骨子里却是一位书生,读书与藏书是他的最大爱好,“书业诚”古籍书画店便是他重要的藏书之所。
收藏品书业诚发票、营业执照、借款协议及书业诚创始人渠仁甫落款的墨盒,均证实了书业诚的兴盛与实力。发票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二月二十六日开具,落款为“省晋街靴巷书业诚记发票”,盖有“书业诚记”字样的菱形红色印章;墨盒为铜质,上刻“习勤崇俭”四字篆书,落款为“私立竟新学校高级科毕业奖品 渠晋山赠”,是渠仁甫作为毕业礼送给他在老家祁县创办的学校学生的;还有一份1979年的借款协议,渠仁甫之子渠川祜借给自己所供职的太原市第四中学一笔巨款1.5万元,说明多年之后,渠家的实力仍不容小觑。
书业诚的发票及其创始人渠仁甫落款的墨盒
百年邮局汇票报单
各方史料显示,太原邮政局首设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为山西近现代邮政的开端。1913年,太原邮政总局改称山西邮务管理局,1935年又改称山西邮政管理局。1937年日军侵占山西后,山西邮政管理局撤销,另设立日伪控制的伪山西邮政管理局。1945年日本投降后,恢复山西邮政管理局。1949年太原解放前夕,山西邮政管理局改组为太原一等邮局。同年4月,太原解放,邮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接管。
在此次提质改造中修复的太原百年邮局,位于原太原市邮政局钟楼街邮政支局(俗称钟楼街邮局)所在地。史志刚收藏有一件从代县寄到太原的大清邮政汇票报单和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的寄费清单,这两件藏品见证了山西最早邮局的发展。
按察司印章包布
重建按察司牌楼是此次钟楼街提质改造的亮点之一。按察司即“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司”,为官署名,功能相当于现今的高级法院,设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京剧名段《苏三起解》中的苏三曾审判关押于此。
史志刚收藏的这件物品,是一件有一定厚度的黄色织布,40公分见方,上面盖有“山西等处提刑按察使司监管驿传事印”的红色印章,是用来包裹按察司印章的。
按察司印章包布
大宁堂瓶装藏红花
这是一个七八公分高的玻璃小瓶,透明度极高,一面写有“大宁号”,一面写有“高顶藏红花”,配有瓶盖,为铝质包木,瓶内还存有小半瓶较高品质的藏红花,打开一闻,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史志刚说,里面的藏红花应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
钟楼街大宁堂原址位于按司街17号(现钟楼街帽儿巷口东侧),创建于明末清初,历史悠久,为山西中部地区著名的中药批发庄。大宁堂的牌匾,初建时由著名医学家、书法家傅山先生题写。傅山先生曾在这里坐堂行医,留有和合丸、二仙丸、脾肾两助丸等秘方,此次复建好的大宁堂建筑上就砌有傅山先生的砖雕对联。
大宁堂的瓶装藏红花
乾和祥茶庄的茶叶筒
乾和祥茶庄是三晋久负盛名的老字号,始建于1918年,位于按司街30号,1988年迁至钟楼街103号。史料载,乾和祥的创始人为王占元,河北省陶县人。他曾在天津、河北开办乾和公茶庄和乾祥厚茶庄。1918年,他租赁了阳曲人刘占元在太原按司街的一处房产,出资6000银元开办了乾和祥茶庄。
史志刚收藏有数件乾和祥茶庄的茶叶筒和一份劳资合同。茶叶筒正面,中间是一幅少女采茶图,上方印有“乾和祥茶庄”,下方四周印有“本庄亲往各省名山采办红绿花素芽余零整批发”的广告语;劳资合同共6页,用印蓝纸复写,封面用空心美术字竖书“太原市乾和祥劳动生产合同”,由资方代表苏化南与职工签订于1953年5月10日,内有职工工资表等详尽内容,反映了该商号的正规管理。
乾和祥茶庄的茶叶筒
恒义诚(老鼠窟)的点心盒
老太原人熟知的“老鼠窟”原名“恒义诚甜食店”,由于地处钟楼街老鼠窟巷要口,故以“老鼠窟元宵店”著称。老鼠窟元宵是太原的传统名小吃,皮薄馅满,味道甘美。
史志刚收藏了一件恒义诚的木质点心盒,长方形,带抽板,上绘漆画,图案为麻姑献寿图。精美的点心盒,说明当时的食品包装非常讲究。
老鼠窟的点心盒
亨得利的发票和广告
责任编辑:邵怡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