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山西大同城内永泰门内街,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座。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颁布诏令,各州郡建设或改建一大寺,统称开元寺,承担国家祭祀的任务。善化寺大概是于唐玄宗继位的先天元年(712)至赐名的开元二十六年(738)创建的,初名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普恩寺,明代时明英宗敕名善化寺。
善化寺门前有一五龙壁照壁,它原是大同城南兴国寺的照壁,1980年乔迁至此,与善化寺作伴共筑盛世美颜。照壁长19.9米,高7米,壁面用五彩琉璃镶砌,上面浮雕着五条巨龙,上下翻飞,盘旋回绕,其形态优美、雕刻精细,龙爪子、眼睛、睫毛、双须、竖发无不霸气外露,王者风范十足。
其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前左为新修的文殊阁,右为普贤阁。整个寺庙的建筑风格与形制仍然延续着唐时风格,盛唐时寺院的常见布局之一是钟楼对经藏,但由于辽末的辽金战争,大同市两次被金兵攻陷,善化寺遭到很大破坏,大部分殿宇损失,但大雄宝殿和经藏、钟楼得以保留下来。金代善化寺住持通玄文慧大师重整寺院,修复了大雄宝殿和经藏,新建了三圣殿和山门,并将钟楼改为文殊阁,将经藏改为普贤阁,至此形成一直到今天的布局。
普贤殿是一座单檐九脊顶方形楼阁。1953年,普贤阁落架大修,发现梁头题记“贞元二年一行造”,问题就出在这没有注明朝代的“贞元”二字上。在我国历史上有两个贞元年号,一个是唐德宗李适使用的贞元年号,共使用21年,唐贞元二年是786年;另一个是金代海陵王完颜亮的贞元年号,共使用四年,贞元二年是1154年。两个贞元二年相差三百多年。
普贤殿是哪个“贞元二年”所建呢,一部分专家认为是金代,因为前有中国建筑家梁思成的定论;另一部分专家从寺内金大定十六年(1176)《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石碑推断,该殿是唐代遗构,金代大修。此碑乃南宋使金通问副使朱弁所撰,朱弁是宋朝理学家朱熹的叔祖,他代表宋出使金国,被金羁押于此寺达4年之久,目睹了寺院重修的全过程。至于到底是哪个年份,各位小伙伴们,请仔细考察研究,说出你的观点来。
三圣殿重建于金皇统年间,金代斜拱盛行,硕大华丽者以此为最。殿内用四根金柱支撑梁架屋顶,是辽金减柱、移柱法的突出实例。梁思成曾评价道:伟大之斗拱,深远之檐出,屋顶和缓之斜度,稳固庄严,含有无限力量,颇足以表示当时方兴未艾之朝气。佛坛上塑华严三圣,是金代原作,清代重妆。
责任编辑:董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