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神奇又质朴、古老又崭新、丰饶也苍凉、英雄也凡俗、沸腾又不甘落伍不甘沉寂的、多彩而缤纷的土地……
临汾,因濒临古老而著名的汾河而得名;其中尽管有唐、尧都、平阳、平水、香平、晋州、白马、卧牛、晋宁等一系列古称,但沿用临汾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了,是自隋开皇三年始叫临汾而从未改过的鼎鼎响名;尧都,因四千多年前的文明始祖帝尧陶唐氏在这里建都,平阳遂成为统一的部落方国而得名。尧都是从大平阳的概念里衍化而来的,是意象临汾的一个更具象更凝聚的体现和表达。
在这片曾经苍凉浑厚的黄土地里,从梿枷声中走出来的尧都人在一步一步实现心目中的大预言,而千千万万个来这里寻根和探访的游客,也力图追寻和揭示黄土高坡的远古之谜。这周边土塬罗列、沟壑纵横而腹地坦荡如砥的尧王古地,一亿年前,曾是浩瀚无垠的汪洋大海;三百万年前,则是湿润的大草原,在丰泽滋润的草原上,奔跑着犀牛、三趾马、羚羊、狍子和各种熊类,生长着浓密青翠的松树杉树樟树和新芦木……在相关联的林林总总的各类化石上,透过完整的轮廓和清晰的纹路,你能从每一条纹路和皱褶里,感觉到远古岁月的悠悠风尘,倾听到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
传说中尧天舜日的灵光大约是在这泽润草丰的开阔时代之后的两万余年后开始起来的。
一首歌,一首祖先的歌,吟唱了五千年,唱出了祖先降龙伏虎的力量,也吟唱出这片黄土文化的凄涩历史和浑厚丰蕴。
今天,一百万尧乡儿女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背负着沉重如山的历史积淀,沐浴着新时代的清爽春风——他们披荆斩棘,趟过泥潭;他们励精图治,书写传奇。带着新生活的新理念和新思维,脚踏实地走进新的蓝图……
在这片土地上行走,从西边的姑射山到东边的卧虎山,从西南的平山到西北的秦王山,可以看到平原之外的丘陵和台地,看到大片的黄土塬和狭长的谷地,看到由北向南纵贯全境的美丽汾河,由东朝西流淌的涝河洰河,由西朝东奔涌的岔口河、西郭沟,由东南朝西北流淌的柏壁河,由西北朝东南流淌的大洪峪、小洪峪,还有石门峪、南磨河……这山水相依、河流纵横的美丽土地上,生长五谷杂粮生长上古神话,形成了优美的地域文化。山峰与土塬在某种意义上象征了文化艺术的高峰,潺潺汩汩奔流不息的大河小溪则似乎在暗示着这方土地上自古至今人们的艺术颖悟和如水的智慧;再看这片土地上的草木百禾灵性植物,我理解为这方土地上人们的艺术感觉和艺术触须……
在这方土地上,仅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就有多处:高堆、金城堡、羊舍、伊村……其历史之久和面积之大令人惊奇;流传至今的有关帝尧生活的神话及传说人们能如数家珍……尧娶鹿仙、尧造围棋、尧制历象、帝尧访贤、尧访康衢、尧舜禅让……我们的脚步不妨谨慎地走到金殿龙祠一带去寻觅尧都之墟;不妨到帝尧故里伊村,探寻汉魏时代树起的“神尧屋碑”的标志,北魏时就建有尧帝祠,明代建有“帝尧故里”的牌楼和“帝尧茅茨土阶”石碑;不妨到康庄“击壤处”聆听康衢谣古朴悠长的吟唱——“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不妨到尧庙自北魏至明清的国祭帝尧之所,看看帝尧亲凿的水井,仰望晋唐四棵古柏;不妨到古尧陵,到丹朱墓……这些壮观的尧文化现象,是尧都本土文化的源泉和亮点……
让脚步带动我们到河东的陈堰村、伍级村、乔化村、西亢村和城内东关,那可是诞生于尧舜时期的中华第一威风锣鼓的家乡,民俗文化所用的吹鼓僧道乐应有尽有,特色尽现。
金殿、土门、贾得一带的民俗花馍、剪纸艺术,自明清以后数百年来相沿不衰。剪纸在更年轻的艺人手中更有所革新和创造。笔者曾采访过一位从事剪纸艺术的大学生,从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出他一系列立体剪纸、编纸、撕纸、烫纸等新品类的应用,明显吸收了其他艺术形式的营养,拓展了传统的剪纸技法,也突破了以往尧都剪纸内容的贺喜志庆、祈福祷寿的日常生活题材,触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广阔领域,更可看出这门古老艺术形式的生命力和鲜活性……
我们不妨到魏村牛王庙、东王后土庙和王曲东岳庙,去领略现存的元代舞台的格局和建筑风格;去仙洞沟、周家庄、太涧、土门、王村、南席、鹅舍、县底,二十多个村落,看看清代舞台,比较元清舞台的异同后,不难感受“中华戏曲摇篮”的古老博大和积淀厚重,为我们探讨中华戏曲在尧都的渊源再添生动的资料……
从城中南禅寺的北齐佛造像碑,大云寺的铁佛头及砖塔四周的明清巨型石雕,如射仙洞的明代悬塑艺术,土门、亢村、魏村的近代木雕、石雕、砖雕,都能感受到传统艺术的迷人魅力。
尧都的书法绘画同样源远流长,最为著名的是宋金时代平阳姬家雕即《四美图》《义勇武安王图》,还有大量的木版年画,清代民国年间的贾铉、陈履亨、陈风标父子的书画作品,都是尧都大地放射光华的文化珍品。
谈到文学作品,当推上古的《尧戒》《神人畅》《击壤歌》《康衢谣》,她们开启中国诗歌的先河,另,尧都人氏霍去病的《琴歌》、曹植的《帝尧赞》,之后的岑参、范仲淹、元好问、孔尚任等名家的大量诗篇,是他们对尧都悠久文化和人文的衷心赞叹……而《平水韵》作为一部韵书,则是金、元以后官方指定的诗人用韵规范。直到今天,无以计数的诗作者依然在按平水韵的声律在创作诗歌……
在这片多彩的土地上,清代剧作家孔尚任来过这里,曾留有《清音亭记》这样的美文和百余篇诗作;20世纪30年代末,萧军、丁玲、萧红等一群进步的青年作家来过这里。曾写下《八月的乡村》的萧军在这里创作了《汾河也变得狭细了》《一个节日》;曾写过《莎菲女士日记》的著名女作家丁玲,在这里居住了数月,创作了《临汾,伟大的城啊》的美文;作家杨朔写下了《昨日的临汾》和《征尘》记叙在临汾的一段抗战生活。
新时期文学之初已获人身自由并被平反昭雪的作家从维熙满怀感激地写下了描写落难时期在尧都临汾所受到的关爱、照顾的佳作《尧都情》……
21世纪,尧都这片土地上也涌现出有个性、有见识、有本土情怀的作家。张行健的系列小说《故里物语》《远逝的村景》曾获得赵树理文学奖,散文《婆娘们》曾获人民文学奖,表达的是本土文化和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命运;获得赵树理文学奖的乔忠延的《弯弯的桃树》和《水磨谣》也书写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民俗乡情;严格用平水韵创作的诗人翟耀文,已创作有十余本诗词著作;高树德的《老宅子的火》《秋雨人家》在叙述人们生活情状的同时也在揭示人们的命运轨迹;更年轻的文学新锐杨遆峰的系列小说和代冰洁的系列散文,意在表达故土的文化意蕴和对人性的深层考问……
这片土地培植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文化人才和有出息的作家,才使她显得丰润而博大,而文人作家们的感恩情怀和生花妙笔又使这片母地庄严美丽多姿多彩……
说到现代,这里则是新的中心——湿地氧吧、学校医院、运动中心、主题公园、蓝天碧水。
东城成为尧都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党政机关的东迁,已实现了行政中心的转移,带来了商业贸易、文化娱乐中心的转移,建成了东城行政区、住宅区、商贸区、教育区、科技服务区。功能齐全、环境宜人、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的东城新区已具规模。魅力东城,成为大手笔、高起点、多功能、有特色的现代城市,成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美丽城市,成为宜居、宜憩、宜商的生态新城。
有人说,东城以一幅油画的优雅精致,让河水轻柔地漂摇着它们,把它们揉碎在静波里……
有人说,东城以一副水墨的韵味,让亭台楼榭远山近水舒展开诗意,人们已融入城市花园、丹青山水之中。湿地的假山湖水给人以诗意的柔美并延展了人们遐想的空间。
随着涝洰河生态公园、新二中、解放路学校、脸谱大桥、108国道改线、跨洰河大桥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的启动和完工,东城已成为临汾经济社会腾飞的鲜活标杆。
乔李机场的飞行营运,标明空港经济的全面腾飞,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尤为壮观。依托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巨大的人流、物流,延伸发展出地产经济、会展经济、商务旅游、机场购物、文化娱乐一系列相关产业,为经济发展架起空中桥梁。
东城商圈正处于一个繁华时段,康桥地产、临汾投资集团、万众和房地产、金圣地产、兴丰源地产已争相进驻这片崭新的黄金地段,逐鹿新城,凭借其规模效应和开发商完整长远的规划,吸附更多商机。
当春季来临,请到东城看看,你会理解绿肥红瘦、风姿撩人、竹影婆娑、蝶舞花丛的含义;你会感受木桥青石、鸟鸣楼间、空尘不染、暗香浮动的状态;你能领悟到清心清爽、悠然淡雅、放飞心灵、惯看秋月春风的诗意;你能体会到充盈丰润,清幽飘逸,情愫舒缓,光景绵长的蕴含……
河西区的发展更早更先于河东区,她的巨大变化和锦绣面貌是笔者笔力难以独扛、表述力有未逮的,河西新区建设的辉煌成就,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振聋发聩,令人荡气回肠。笔者于此特意“留白”,为没去过尧都和尧都河西区的人们留出想象的空间,空出绵长构思的天地,大家天高任鸟飞,河深凭鱼跃吧……
热爱生活的人们,热爱命运的人们,请来临汾吧,到尧都吧,看看这片崭新的土地上演绎着怎样励精图治又惊心动魄的神奇。
责任编辑:董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