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新闻网 > 云游天下 > 正文

松山溉水 千年古韵

2021-03-16 12:38 有旅游看天下

走在松溉一道道蜿蜓曲折宽窄几乎相等的石板路上,清幽与古朴随之扑面而来。那一块块被风云岁月打磨得凹凸不平、光亮油滑的青石板,街两旁一幢幢明清建筑风格的木瓦房,以及屋檐下挂着的一盏盏红色小灯笼迎风摇摆。那些人来人往的茶馆里,三五几人围着一张木桌子,坐在一条条长形的木凳上,随意地喝茶聊天。在一个江风徐来、阳光散落于三角梅的宁静午后,让人不知不觉间融入慢节奏的悠闲生活中。

微信图片_20210524123917.jpg

松溉,位于重庆永川区最南端的长江北岸,以境内松子山、溉(jì)水取名松子溉,简称松溉。清光绪《永川县志·舆地·山川》记载 :“松子溉,邑之雄镇也。商旅云集,设有水塘汛,查缉奸盗。又下曰东岳沱,深数十丈,石刻‘澄江如练’四字。沱上北岸,有后溪水来注之。东岳沱之前,曰哑巴溉,水最险恶,往来舟子不敢作欸乃声,故此以名。”

松溉,有着“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万里长江”之称,它始建于何年何月,目前暂无史籍可考。《四川通志》记载:南宋陈鹏飞因被秦桧诬陷遭贬,偕妻在此镇设馆教学。可知当时松溉已有场镇。《永川县志》载: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知县赵国显也设县治于此,招抚流亡;康熙四年(1665年)县治迁回县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曾于此设总爷衙门,与县城一样修有城隍庙;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设把总;民国初年,名松溉场。松溉,经历了岁月风云的变迁。

历史上,松溉因水路繁忙、商号林立、市场繁荣,有“白日千人拱手,入夜万盏明灯”之说。这里曾是永川、荣昌、隆昌、泸州、铜梁、大足、内江一带商贾来往重庆贩运和做生意的物资集散枢纽。水路有上、中、下三个码头,江上来往船只川流不息。陆路运输主要靠马帮,当年专门为来往马帮们服务的行业——马房也应运而生,昌盛时多达20余家。上世纪70年代初期,随着通往各乡镇的公路陆续建成,繁荣的马房逐步衰落,直至1978年,最后一家马房不得不悄然关闭。

古色古香的松溉,筒子似的十里长街,依势而建,静谧又悠长;一路横亘、绵延、穿越而去。老街上仍保留着26条油光可鉴的青石板路,一块紧接一块的青石板铺陈着,繁而有章,杂而不乱。尽管有的被经年时光打磨得有些缺失或者破损,却因为没有了最初的锋利棱角,因此有了丰富的历史沉淀。漫步在老街上,随着满江楼客栈左边的一块路牌指示,穿过一条窄窄的太阳沟街,来到一典雅古朴的四合院前,看见高大的白墙壁红灯笼间一块牌匾上书写着“陈少南故居陈列馆”。陈少南是宋代著名的经学家,永川松溉人。在南宋秦桧住温州时,陈少南曾为馆客,很受敬重。

走在悠长而净洁的青石板上,一座座带有历史印记的古建筑缓缓而来,保存完好的陈家大院、樊家祠堂、游家祠堂、张家祠堂等,堪称“祠堂博物馆”。沿着蜿蜒的老街拾阶而上,在一幢外观宏伟的古祠堂前,见大门上方书写着四个金色大字 “羅府宗祠”,祠内的雕梁画栋很精湛。罗府宗祠,堂号“世德堂”,始建于明朝中叶。当时罗廷唯是都察院御史,以四品制建祠。根据罗氏族簿等相关资料记载,自元末,始祖罗祥胜落业松溉以来,在600多年时间里,罗氏子孙已经繁衍32代,目前仅记录在族谱可查者有30多万人,形成了150余支系,人口遍布全国。松溉作为这一支罗氏始祖的发祥之地,每年清明时节,都有各地的罗氏子孙赶来祭祀、扫墓。

漫步在大街上,当行至一间班驳的木房前,看见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醒目的“新运动纺织厂陈列馆”。陈列馆里摆着一些陈旧的人工纺织机器和织布用的亚麻原材料。1937年12月,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总会所属的“新生活妇女指导委员会”曾把松溉划为实验乡,设立“纺织实验区”,并开办了“新运动纺织厂”和农场。馆内墙上还有宋美龄亲临松溉视察的旧照,颇有历史意义。

走出陈列馆,踏上鱼市口处20多步的斜坡石梯沿阶而上,与那幢矗立于古镇高地的永川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川古县衙不期而遇。此县衙为现代仿古建筑,四个厅的地基石板如旧,前厅衙门口还存留有一个垫木柱的油光石圆墩,它也是几百年历史的见证物。

穿过大堂,我们可以看见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天井,用于采光通风。在天井的下方,是长满厚厚青苔的池子。这个池子,称作“雷池”,取之“不能越雷池半步”。在以前,县官的审案桌处于石阶之上,犯人跪在雷池之前,所以雷池也就代表着县官的一种权威。古县衙是一道在时光的凋零中永不褪色的风景,它提倡对正义和真善美的赞扬和追求。

站在古县衙前厅环视,有气象万千的豪迈之感:可见长江对岸的山峦起伏,葱茏青翠;可观江水浩浩汤汤,奔腾不止;可望见古镇人家炊烟袅绕,斜阳西下;还可听古巷中鸡鸣狗吠的犬叫。此时此刻,让人不得不赞叹这里如此独特。

古人喜欢临水而居,临江而商,因商而盛,松溉的变迁,见证了这样的轨迹。

松溉综合文化站宽大的舞台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如经久不衰的经典川剧、动感优美的现代歌舞,还有神奇的舞龙灯、打腰鼓与耍金钱枪等民俗表演,以及《古镇更声》等舞台剧目,让人乐在其中。还有一些影视剧组来取景,《望龙门客栈》《雾都神探之绝情箭》《幸福照相馆》都曾在此拍摄,如今这里已成为重庆电影集团的影视基地。

此外,松溉美食“九大碗”随着系列专题片《记住乡愁》而声名远扬。顾名思义,“九大碗”是指筵席的规格由九大碗主菜构成,其作为当地代表性食物,是各大宴席必不可少的美味。为何宴席要由九碗菜肴组成?据长辈介绍,“九”字含吉祥之意,“九”与“酒”同音,喻意办酒席的人酒肉穿肠过,快乐永久。在清代至民国年间,松溉九大碗开始盛行。但凡民间有红白喜事等,当地人都要以九大碗盛情款待亲朋至友,这种传统风俗流传至今。

制作九大碗当首选本土肥猪、土鸡鸭、长江跳鱼。配料也多用本地出产的调味佐料。传统菜是:头碗大菜、排骨酥肉汤、干盐豇豆土鸡汤、甜酸鲫鱼、香糯猪肘、酸萝卜鸭汤、夹沙肉、荷包蛋、烧白,所有菜肴都要经过细心调味,然后用竹制蒸笼蒸制而成。接待贵宾的九大碗宴席,还要配上长江松溉鱼或鱼糕鱼丸。

除了色香味俱佳的九大碗之外,松溉的传统民间美食盐白菜,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9年,其制作技艺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有天然健康醋,也有了地理标志的证明商标注册。

松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节假日,人们邀约上朋友,漫步去江边寻找那些造形和纹路优美的鹅卵石,或坐快捷的过江船过河,去江对岸看看一路沿途的美妙风景,还有的去城隍观音庙或玉皇观里祈福。如遭遇突然下雨,还可以去街上那个私人订制的油伞铺,购买一把手工绘图的木制油伞,在古街头细雨中漫步,好不惬意。

松山溉水,滚滚流过的长江,赋予了它气魄与灵动;斑驳的老土墙,是它历经千年的沧桑。古街道上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记录着它的芳华岁月。站在码头听见那偶尔传来的“突突”马达声,看着悠悠远去的小船,想起端午节时,江面上涌现出你追我赶的赛龙舟激烈比赛场面,此刻的我真想对着宽阔的江面放开喉咙高歌一曲。

责任编辑:董咚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