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科技新闻网 > 云游天下 > 正文

畲乡茶韵

2021-04-27 15:23 中国旅游报

102750_7e3921e0-d70b-4de9-bb9d-b13bcdf02fcd.jpeg

景宁廊桥

浙江,景宁。敕木山上,茶色青青。

置身于气候温润的南方大地,遇见茶树并不稀奇,但是遇见一株拥有千年树龄的老茶树,却需要格外的缘分,抑或虔诚的奔赴。

这时候,惠明寺的大门敞开着。春风吹拂着天边的云朵,片片轻羽般浮动于屋瓦之上,使我恍惚觉得离天空和仙境很近。“惠明茶发祥地”几个大字,提示我已然进入了古老的传说之中。

在我有限的识见里,似乎每一种名茶都携带着迷人的故事馨香于世。然而当我穿过安详如熟睡的惠明寺,在幽寂的山谷中徐徐穿行,一种别样的禅意浸透了我的心怀。我隐隐约约感知到,它是与众不同的。

事实上,惠明二字的组合,本身就充满了佛性和灵性,给人一种包含着仁爱、聪慧、温暖、澄明、洁净、柔和的宽阔想象,一种可以妥帖安放的悲悯情怀。及至,我聆听到惠明茶的来历传说,更加印证了我初时的感受。

相传,唐大中年间,畲族老翁雷太祖带着四个儿子从广东逃荒到江西,途中遇到一个和尚,相处十分愉快。他们一路同行,到浙江后分手。雷太祖父子在景宁大赤坑的深山坞里搭茅棚居住,垦荒种地度日。几年后,他们被豪强赶下山,重新开始了流浪。在景宁鹤溪,雷太祖再次遇见那个和尚。和尚同情雷氏父子的不幸遭遇,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寺院里,嘱咐他们在惠明寺周围辟地种茶。

这个和尚,就是敕木山惠明寺的开山始祖——惠明禅师。他懂茶、嗜茶,发现敕木山上有野生茶树,便着意培育,采茶炒制,并用茶叶为村民治病。这就是最早的惠明茶了。毋庸置疑,惠明禅师将开拓、慈悲与仁爱种进了景宁这方水土。后来,雷太祖成为敕木山区发展茶叶生产的第一人。再后来,惠明茶从敕木山出发,遍植景宁的莽莽青山。1915年,惠明茶被送到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被认定为茶中珍品,荣获金质奖章和一等证书。2010年,惠明茶在上海世博会上再获世界金奖。历经一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今天的惠明茶,已然成为景宁县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世间好茶,总离不开好山好水好空气的滋养。敕木山海拔1000多米,高接云霄,长年云雾缭绕、雨量充足。惠明寺附近,山势坐西北、朝东南,有着千年风障。山前小溪潺潺流淌,云雾从溪边缥缈而上,笼罩山腰。惠明茶园即坐落其中,茶树常年受雨露滋润,叶质醇厚,制成干茶,香味浓郁,鲜洁而色青,为茶中上品。

现在,一棵生长千年的老茶树就矗立在我眼前。它被人们称为“惠明茶王”,相传由惠明和尚亲手栽种。树高约7米,树干有120多个分枝,冠幅十余米,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春天的老茶树,愈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一颗颗密密的新芽簇拥着,嫩得像初生的婴儿,仿佛千年的风霜雨雪于它只是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听茶农说,这棵茶树每年都能产鲜茶叶100余斤,出产的茶叶色泽温润,品质特异,还独有兰花或水果香气。

每年春天,景宁县都会举行“惠明茶王”开采仪式和现场拍卖会。开采仪式上,祭师们会开展畲族传统祭祀活动。他们吹响牛角,舞起灵刀,跳起祭祀舞蹈,感念惠明和尚留下的珍贵遗产,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仪式结束后,畲族采茶女登上梯子,唱起悠扬的畲歌,开始采摘第一枚新茶,制茶师傅则将采下来的鲜叶进行现场炒制。每逢开采日,各地游客和茶商纷至沓来,“惠明茶王”所产茶叶,多次拍出2000多元一两的高价。

我来的时候尚早,未能遇上“惠明茶王”开采仪式。不过这时节,海拔相对较低的“乌牛早”已经开始采摘了。乌牛早也是惠明茶之一种,算起来,应是老茶树数辈以后的孙辈。蜿蜒的山路两旁,一垄垄茶树高低错落,盘旋而上,碧波起伏。放眼四望,满眼新绿释放着盎然生机。一排排畲族姑娘穿梭其中,熟练地采摘着早茶嫩芽,装入背篓。

忽然,我听见歌声嘹亮响起:“茶树生在对面山,清明时节叶青青。郎提篮来娘提篓,提篮提篓摘茶青。”我知道,这是畲族同胞最爱唱的《摘茶歌》。畲族人民的生活离不开茶,千年光阴里,他们历经数次迁徙,走到哪里,就将茶树种到哪里。正如畲谚中所言:“畲山无园不种茶”“园里无茶不成寮(屋),山上无茶不成村”。

只是有很多年,茶树并没有为畲族同胞带来相对宽裕的生活。这个在刀耕火种中生存下来的民族,长期困囿于大山。2000年是村民生活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仅3600元。此后,村民发现茶叶市场欣欣向荣,看到了发展茶产业的希望。他们在政府的引导下,几乎全都转行做起了茶农。

从前,敕木山村的茶叶种植面积只有几百亩,现在已经超过5000亩,是惠明茶的主产区之一。村里还成立了敕木蓝氏茶叶专业合作社,为茶叶加工和销售提供了许多便利。行情好的年份,1公斤白茶茶青能卖600多元,1公斤成品茶可卖4000多元。名扬海外的惠明茶,终于成了村民的致富茶。现在,很多有经验的茶农还带着茶苗,去往全国各地做技术顾问。

我走到茶农中间,兴致勃勃地加入了采茶行列。只是速度慢不说,忙乎了十几分钟,便感到胳膊酸胀。“谁知杯中沉浮叶,片片都是心血凝。”采茶是辛苦的,但采茶无疑又是喜悦的。一个叫蓝光菊的采茶工,刚刚背着满篓新茶返回村里,便被从外地赶来收购茶青的老板团团围住。所有辛劳,都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春风翻动着叠叠绿浪,一眼望不到边的茶园香气四溢。我捧着手中柔嫩的芽尖,想到一位名叫惠明的和尚、一株古老的茶树,竟联结着景宁7万多亩茶园,联结着畲族同胞幸福的新生活,不禁长舒一口气。(作者:钟秀华

责任编辑:董咚

热点新闻